天增岁月人增寿 横批
对联,又称楹联、门对、春贴,俗称门头、对子。春联是专用于春节期间悬挂的对联,起源于桃符。相传约一千多年前的五代十国时期,后蜀主孟昶因善对联,在春节前夕命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比拼才华。他亲自题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被认为是中国文字记载最早的春联。
春联源自于春贴,古代人们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来逐渐发展为春联,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对联、春联有着深厚的学问,简单概括为: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拗、词义相反。
每到春节临近,我有写春联的爱好,通常会去网络上搜索春联内容。每年号称"最新的春联",却往往都是那些"老对子",比如:2021年最新春联中的:
1、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横批:万象更新
2、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横批:四季长安
3、 福星高照全家福,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 春意盎然
4、 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 财源广进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这些每年重复写的精华,或许正是"经典永流传"吧。千古传承不变的内容,体现了人们对新春永恒的祝福和祈祷。每年提笔写下,总能感受到历久弥新的意义。
提起王安石的《元日》诗歌,堪称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人描绘了春风洋溢,春日明媚,千家万户欢度春节而争相燃爆竹,家人团聚,共饮屠苏酒,将门上的旧桃符替换为新桃符的喜庆场景。在宋代,桃符已经用纸张代替桃木板,被称为"春联"或"春贴纸"。
到了明代,桃符普遍被纸制品取代,称"春贴"以区别于桃符。春联成为一种独立的迎新岁民俗形式。据后世记载,春联成为百姓广为喜闻乐见的传统习俗,应归功于明代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南京推广在春节时家家户户悬挂春联欢度新年的年俗。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财源广进平安宅,福水长流幸福家"。一幅幅喜庆的对联,传承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着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写春联,年味浓。几千年来,从毛笔书写到彩纸印刷,从村中老者的祈愿到城市陌生人的祝福,春联的形式不断变化,春联的内容也在"与时俱进",然而不变的是中国人的年味,一种根植于每个人血液中的珍贵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