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拭的意思


辞旧迎新:中国“扫尘日”的文化渊源与习俗传承

农历腊月二十四,在喜迎新春的浓厚氛围中, 我国人民迎来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扫尘日”。

擦拭的意思

“二十四,扫房子”,这句朗朗上口的民谚,道出了“扫尘日”的内涵——进行一次彻底的年终大扫除。 北方人称之为“扫房”,南方人则称之为“掸尘”。 无论叫法如何,都寄托着人们“除旧布新”的美好愿望。

作为汉族传统年俗之一,“扫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仪式逐渐演变成年底的大扫除, 蕴含了人们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期盼。

擦拭的意思

早在尧舜时代,中国便有了春节扫尘的风俗。《吕氏春秋》中便有相关记载。 “尘”与“陈”谐音, “扫尘”也被赋予了“扫陈”的寓意, 象征着人们“推陈出新”、“辞旧迎新”、“破旧立新”的美好愿望, 将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从宋代到明清时期, “扫尘”习俗在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 例如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 吴自牧的《梦粱录》、 陆容的《菽园杂记》、 顾铁卿的《清嘉录》等, 都描绘了当时人们在腊月进行大扫除的景象, 以及“拜年”等传统习俗。

擦拭的意思

“扫尘”不仅是清洁家居环境的实际行动, 更是人们辞旧迎新、祈求新年安康的精神寄托。 这一习俗代代相传, 至今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康鹏根据百度百科、人民网、新华网等综合整理,图片来自网络

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关注本壹点号——说古谈今,就能查阅以前的文章并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