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怎么组词 坐怎么组词
在现代汉语中,“作”和“做”这对词汇常常让人感到困惑。它们在发音上相同,但含义却有着细微的差异,这也是导致不少人难以区分的原因。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指出,这两个字构成了一对骈词,即一个词的旧形式与新形式并存的现象。骈词虽源于同一根源,但由于各自的演变,意义常常有所不同。例如,“呼”与“唤”,“逆”与“迎”,“域”与“国”,这些都是骈词的典型例子。“作”与“做”亦属这种情况,其中“作”是较早出现的形式,“做”则为后起的新字。
“作”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乍”,这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其上半部分表示刀,下半部分表示卜。《仪礼》中提到“卜人坐作龟”,这里的“作”指的是用刀刮削龟骨以进行占卜。最初“作”具有制作卜龟的含义。后来,“乍”逐渐演变为“作”,读作“zuò”,在其意义上也引申出制作和开始的含义。《广韵·暮韵》中解释:“作,即造也。”在《周礼·考工记序》中提到:“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这里的“作”主要用于表示制作。而在《老子》第六十三章中提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里的“作”指的是开始的意思,后来引申为兴起和创造。《说文解字》解释“作”为起始之意,《易·乾》中提到“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此处的“作”引申为振作。至《论语·子罕》中提到:“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作”在这里指的是起立的动作。《乐府诗集·杂歌谣辞·击壤歌》中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引申出“作息”一词,指工作和休息的状态。
“作”字读作“zuō”时,用于指代从事某种制作的地方,如作坊、小器作等。也可以指从事某项手艺的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中提到:“我是碾玉作,信州有几个相识,怕那里安得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晚唐五代时期,“做”字应运而生,以承担“作”中的“为也”、“造也”义。《说文》及唐代字书中并无“做”字的记载,宋代丁度的《集韵》中提到:“作,宗祚切,造也,俗作做。”明代张自烈的《正字通》中也指出:“做,俗作字。”清代顾炎武在《音学五书》中引用《玉篇广韵指南》指出:“做字,《(玉)篇》《(广)韵》无此字,俗自撰。”这表明“做”是后期派生出的俗字,主要承载了“作”中的一些义项,如制作、创作等。“做”为会意字,其字形由“人”和“故”组成,表示人的活动。它保留了“作”的制作和从事含义,但不再用于起始、兴起等意义。“做”常用于描述制作过程,如做衣服、做桌子,也可以表示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如做工、做生意,甚至是举行庆祝活动,如做满月、做寿等。它还可以指充当某种角色,如做父母、做官,或是当作某物,如这篇文章可以做教材。也有结成某种关系的意思,如做夫妻、做亲等,甚至可以指假装,如做鬼脸、做样子。
尽管“作”和“做”具有很多交叉的义项,且其关系复杂,但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时意义有所不同。例如,“做报告”与“作报告”,“做证”与“作证”,“做秀”与“作秀”,“做声”与“作声”等用法都存在差别。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提出了一种区分方法:具体的物质制造一般使用“做”,如“做桌子、做衣服、做文章”;而抽象的、书面语言色彩较强的词语一般使用“作”,如“作诗、作文章”。他认为,当难以区分时,可以使用“作”字,这样不会出错。在实际应用中,“作”与“做”的使用还是有所区别,它们在某些词组和成语中不能互换。
当前,一些语言学家提出了一种妥协方案:对于以“zuò”开头的动宾词组,如“做贡献”、“做手术”,全用“做”;对于以“zuò”开头的双音节词及成语、俗语等固定结构,则按惯用法选择,比如“作品”、“做亲”、“天作之合”、“小题大做”等。而末字为“zuò”的双音节词或三音节词,则全用“作”,如“认作”、“叫作”、“读作”、“写作”、“称作”。尽管这一方案也存在不少问题,但它为区分“作”与“做”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在方言中,“作”和“做”的使用也展现了其独特的地方色彩。例如,在黄县话中,“做”读作“zòu”,与“作”的韵母不同,使得两者的区分相对简单。吕叔湘在《关于“的、地、得”和“做、作”》一文中提到:“‘做’和‘作’本来是一个字。古代只有‘作’,是个入声字,后来在说话中变成去声,然而读书音仍为入声,所以有人造出‘做’字来代表说话中的去声。”在黄县话中,“做”用于描述各种活动,如做鞋、做衣裳、做饭等,而“作”则使用较少,主要用于书面语中。黄县话中的“做”也具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如“做嘴”指亲吻,“做脊”指建筑屋脊等。
黄县话中还有一些独特的用法,如“做引儿”指做发酵的媒介或引起其他事物,“做事儿”指红白喜事,“做字儿”指签订契约等。这些用法展现了方言中“做”的丰富含义,与普通话中的用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和“做”在汉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各自在不同的语境中展现出独特的意义和用法。尽管它们之间的界限时常模糊,但通过对历史演变、方言差异及现代使用习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