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翻译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翻译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翻译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翻译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要让中国—东盟的友谊之树长青,需夯实双方关系的基础。

——习近平在2013年10月3日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解读】

在2013年10月2日至8日的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先后前往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并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这段时间里,他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了一篇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他借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古语,传达了中国致力于巩固中东盟关系,推动双方友谊与合作的坚定决心和深远构想。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著作,共有八十一章,又称《老子》。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中包含了大量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倡无为而治,其智慧至今仍被广泛传承。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句话的核心含义在于:一棵合抱的大树,是从微小的树苗开始成长的;一个九层的高台,是通过一点一点的泥土堆积而成的。这句名言的后半部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更为人熟知,强调的是万事万物的发展始于微小的细节。只有从细微处着手,才能最终实现宏大的目标。

中国与东盟国家,自1991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互动愈加频繁,合作不断深化。习近平在演讲中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旨在将双方关系提升至更加紧密的合作层次,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正如亲友之间的关系,密切的交流与互动会使感情更加深厚。习近平通过具体数据展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紧密联系:2012年,双方人员往来总数达到了1500万人次,每周有超过1000个航班往返于两地。民间交流也非常活跃,中国与东盟国家已互为主要旅游客源国。频繁的交流促进了双方对对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了解,这种理解为友谊的巩固奠定了基础,这也是习近平所说的“双方关系的社会土壤”。

要让中国与东盟的友谊之树茁壮成长,就需要从“毫末”做起,从“累土”开始。双方的交往合作就是友谊的根基。中国倡议将2014年定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并计划向东盟派遣更多志愿者,支持东盟国家在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发展。为了持续巩固这种友谊,中国还将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向东盟国家提供1.5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为中东盟关系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青年是未来的希望,加强双方青年的交流与互动,将有助于让这种友谊深深扎根于他们心中,从而确保中国与东盟的友谊之树能够不断成长壮大,最终成为参天大树。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