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村居教案_清平乐·村居注释及译文
今日我们一同探讨古代的诗词魅力。之前几期,我们分享了如白居易的《池上》、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等描绘儿童的古诗。今日,我们要一起领略另一种文学形式——词。我们要分享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篇名为《清平乐·村居》的小令。提到辛弃疾,大家或许首先想到的是他那豪放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词句,但这首描写农村景物、反映农家生活的“村居”,却展现了别样的生活气息。
《清平乐·村居》赏析
小溪旁,青草翠绿,一幢低矮的茅屋映入眼帘。
吴音软语,从茅屋中传出,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亲切交谈。
屋东,长子正在辛勤锄豆;屋西,次子编织着鸡笼。
最是可爱,那最小的儿子,无忧无虑地躺在溪头,剥食着莲蓬。
辛弃疾晚年居住在信州(今江西上饶)的带湖旁,他在游历的过程中创作了许多描写农村生活的词作。《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的佳作。或许是因为经历过战火的洗礼,那些身披战甲、醉里挑灯看剑的壮士,不正是为了守护这样的普通生活吗?在辛弃疾的笔下,普通的农家生活场景也显得生机勃勃,透出恬静温馨的意趣。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两句,勾画出了村居的环境。眼前是清新明净的画面:低矮的茅屋前,清澈的小溪流过,两旁是青青的草地。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我们,若能见到这样的景象,定会感到心旷神怡。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描绘了村居的主人公——一对白发苍苍的翁媪。他们的对话软糯悦耳,透出亲切与愉悦。虽未见到他们的面容,但通过这亲切的吴音,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他们的幸福与和谐。
随着词人的笔触,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户人家的三个儿子。长子在溪东的豆田里劳作,次子则在编织鸡笼。而最小的儿子,最是惹人喜爱,他无忧无虑地躺在溪头,剥食着莲蓬。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就在我们眼前。
下片中,“卧”字用得极妙,将小儿的姿态和顽皮淘气的神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他两个儿子虽也在忙碌,但通过词人的描述,他们的形象也渐渐清晰起来。
整首词中,画面逐渐展开,从最初的茅屋青草到后来的人物活动,再到秋天的莲蓬,无不显示出辛弃疾对农家生活的深情描绘。人物与景物的相互映衬,使整首词诗情画意,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