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代表夏天的开始吗


对于立夏与夏至这两个时节,或许有人会混淆其概念。那么,立夏和夏至的区别究竟何在呢?

一、时间跨度与太阳运行角度的差异

1. 立夏,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初见。当太阳黄经达到45度时,便迎来了立夏的时节。这时期,斗指东南,万物因此开始蓬勃生长,故名立夏。立夏通常出现在每年的5月5日或6日。

2. 夏至则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的日期在每年的公历6月21日或22日。在这一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位于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时间达到最长。

二、气候特征迥异

1.“立夏”前后,我国的气温情况差异显著。福州以南地区已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则刚刚迈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8℃至20℃之间波动。立夏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而华北、西北等地,尽管气温回升迅速,但降水仍不充裕,加上春季多风,容易导致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对农作物生长构成威胁。

夏至时节,地面受热强烈,常会在午后至傍晚形成热雷雨。夏至期间,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常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三、风俗习惯与饮食特色各具特色

1. 立夏日,人们有饮用冷饮消暑的习惯。江南水乡则喜欢烹食嫩蚕豆。有些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认为吃蛋能使人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后,为了保持身体健康,人们会进行适当的进补。

2. 夏至日,江南地区有吃麦粽、角黍等食物的习俗。夏至饼是农家常见的食品。中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夏至面是许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南方有各种面条品种,而北方则偏爱打卤面和炸酱面。

四、立夏节气后是否意味着进入夏天?

从天文学和气象学的角度来看,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但在气象学上,夏季的认定标准通常要推迟到立夏后约25天。按照习惯,我国视立夏为夏天的初见,而公历的6、7、8月则被今人视为夏季。科学的划分方法是以平均温度22℃以上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我国各地气温和气候特点差异明显。

相关阅读推荐:

您可以深入了解立夏和夏至的具体时间及意义。

探究立夏三候的具体内容及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