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的意思 铠甲与盔甲有什么区别


自古以来,清朝时期的盔甲大多继承了明代的制度,其中布面甲、棉甲和明甲是三种最为常见的类型。本文将着重讨论这三种盔甲的甲片结构及其组合方式。

(一)甲片造型与大小

布面甲的甲片大多为矩形,部分为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矩形甲片常用于甲衣的主体部分,而其他形状的甲片则用于边缘轮廓和转折处,与衣料的轮廓相贴合。这些甲片多数具有中心微凸的平板形状,这种结构有利于兵器冲击时滑开,从而减弱其力。

甲片的大小根据不同的需求和部位而变化。上衣和下裳的甲片较大,而对灵活性要求较高的部件,如护肩和袖子,其甲片则相对较小。在高级别的盔甲中,甲片通常更加精细,以提供更好的保护和舒适度。

(二)盔甲结构

布面甲的结构主要包括表层、里层和甲片。表层为双层织物,分表、里两层。里层内嵌甲片,凸面朝外。铆钉则自外向内依次穿过表层、里层和甲片,将三者固定在一起。部分部件还会在甲片内面加一层布,以增强其耐用性和舒适度。

无甲片处也需安装铆钉,其目的是为了加固布面。在这些地方安装铆钉时,其背面需额外配装一小块垫布。

(三)钉法与组合

用于铆接甲片的铆钉称为“甲钉”,其形状略似扁式图钉,为金属制成。不同的部位和部件会采用不同的钉法,如居角三钉法、居中二钉法、居上二钉法等。这些钉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盔甲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在组合方面,上衣和下裳的甲片会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组合在一起,通常是左右向中间依次递压,下排压上排的结构。而护颈、护耳、护项、护肩和袖子等部件则多采用居上二钉法,以提供更好的活动性。

对于明甲,其甲片部分于外,需要打磨明亮。其结构为长条形甲片左右向中依次递压,下排压上排。底料为多层纺织物组成,其中上层为缎,中层为蓝布,底层为白布。这种结构既保证了盔甲的强度,又提供了良好的灵活性。

(四)材料与装饰

布面甲的表层可用布或绸缎制作,而里层则通常使用粗布。这是由于绸缎的柔软性无法承受甲片重量造成的撕扯。至于装饰方面,盔甲的镶边颜色、甲面颜色和绣花样式等都是区分不同盔甲的重要标志。

无论是布面甲、棉甲还是明甲,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结构和组合方式。这些结构和组合方式不仅保证了盔甲的强度和耐用性,同时也考虑到了士兵的灵活性和舒适度。通过对这些盔甲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军事装备的发展历程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