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知之者上也 能知其所不知者上也
知识的真谛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利用知识?又是如何获得知识的呢?
在现今这个知识的时代,我们是否曾停下脚步,深思一下“知识”的内涵与意义?对于这个问题,《庄子》早已给出了深刻的见解:
“吾生之涯,知识之海无边,以有限逐无限,或许会迷失。”
我们不仅需要了解知识的本质,还要回溯到那些被称为“轴心时代”的古老智慧中。这个时代大约发生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古、古印度、古希腊等地,许多历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如老子、庄子、孔子、,以及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生活时期。
尽管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资讯并不发达,但他们的著作至今仍被传颂,读后让人深感他们所知之深邃,有些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于是,探究轴心时代这些伟大思想家对于知识本身的看法显得尤为重要。
以老子为例,《道德经》四十七章有言:
“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过度追求感官经验反而会限制知识,真正的智者无需亲身经历,也能洞悉事物。”
再来看庄子,《庄子·胠箧》中提到:“人们往往追求未知的,却忽视了已知的价值。”这句话似乎了我们的常识。
对于孔子,他主张“生而知之者为上,学而知之者次之”。尽管他也承认有人生来便拥有智慧,但他自己却将自己归类于那些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的人。
的中则提到了“人人皆有佛性”,暗示了每个人内心都蕴藏着智慧和知识。
而在西方哲学中,柏拉图提出了“知识即回忆”的观点,认为知识是与生俱来的,学习只是对灵魂中已有知识的回忆。
从这些大师们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知识的惊人一致性看法。要真正理解他们的话,我们需要站在超越当前维度的立场。
在他们的意识维度里,“知识与生俱来”似乎是个常识。对于像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来说,或许能更容易理解这一点,因为他们的成就往往需要灵感的启发。
但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通常是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并建设我们的生活。但大师们的至少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不要被知识所。
正如《道德经》中所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如果我们能时常清空自己,让心灵静下来,或许能接收到更多高维信息,从而获得更多灵感和真知灼见。
在这个知识大和焦虑泛滥的时代,这样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您怎么看呢?让我们一同探寻古典文化的魅力,期待下期与您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