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入海口 淮河最后流入哪里了


在历史的洪流中,淮河的治理历程被铭刻在岁月的长河中。6月25日,电视台第四频道《记忆》栏目将呈现一部关于淮河治理的纪录片——《通江达海》。这部纪录片主要讲述了提出的“蓄泄兼筹”治淮方针后,苏北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攻坚克难,修建淮河下游入海、入江通道的艰辛历程。

回溯到公元1194年,黄河决堤给淮河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大量泥沙涌入淮河,堵塞了其入海口,使得淮河水系紊乱,不得不转而流入长江再入海。这种状况给当地带来了频繁的灾害。在新成立之初,治理淮河水患的首要任务便是疏浚淮河的水道。

面对艰难的环境,苏北地区的数十万在1951年的寒冬中,不畏严寒,以原始的工具和人力,奋战了数月之久,成功挖掘出长达168公里的人工入海通道——苏北灌溉总渠。这一工程的完成,标志着淮河在数百年后终于能够再次直接入海。

尽管如此,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条人工通道的设计流量并不能满足淮河的需求。在治淮的初期,决定在洪泽湖东南方向建设三河闸,以控制淮河入水量。这一大型水闸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淮河流域抵抗洪水的能力。

随后,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洪水叠加问题,1991年在苏北灌溉总渠的北面又增设了一条新的淮河入海通道。这条通道的设计流量是苏北灌溉总渠的三倍,它的建成使得淮河在汛期能够更加有效地。

自6月22日起,《记忆》之《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4播出,每周一至周五晚八点准时与观众见面。频APP也将于每天下午五点提前全网独家首发播放这部纪录片。

这些年来,几代人的努力终于让淮河通江达海成为现实。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