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韧性的因素不包括什么 心理学影响韧性的因素
在学习的征途上,每一位学生都会遭遇形形的挑战和压力。部分学子在面对学习重压时,能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从而培养出强烈的学业认同感和成就感;而有些学生则选择逃避,对于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持续的负面影响可能引发心理健康问题,最终导致学业和心理的双重危机。学习者的应对方式直接反映了其学业韧性的强弱。
学业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学习压力、困难或逆境时,所展现的利用外部支持与个人心理特质的综合能力,以有效应对并积极适应,最终取得良好学业成就的能力。这种能力通常被划分为高韧性水平、低韧性水平和中等水平。高韧性的学生往往表现出较高的投入度和专注度,能够积极调动自身及外界资源来应对学习中的逆境和挫折。相反,低韧性的学生则容易陷入情绪的困扰中,缺乏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长期的挫败感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甚至使他们最终放弃学习。
研究显示,培养学业韧性需从内外因素两方面入手。内部因素主要涉及自我认知、行为特征和情绪管理,而外部因素则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影响。本文将以内部因素为主线,外部因素为辅助,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业韧性。
一、借助正确归因教育,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正确的归因是提高学生自信、减少负面情绪的关键。教师和家长应作为孩子的榜样,分享有效的归因方法,引导孩子客观分析失败原因,树立正确的归因意识。在分析问题时,应避免过度归咎于内在的、永久的、普遍的因素,而是要看到问题的多方面性。
二、借助挫折教育,改善学生行为特征
高韧性的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能积极调整心态,而低韧性的学生则容易受挫。教师应创设疑难情景,让学生理解学习中的困难是常态,并正视这些困难。家长也应从分解目标的角度提供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借助愉悦体验,诱发学生积极情绪
积极情绪是提高学业韧性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形式,如辩论赛、实践操作等,来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家长在家庭中也要营造欢乐轻松的氛围,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来提高孩子的积极情绪。
高水平的学业韧性对学生来说是一盏明灯,不仅照亮他们的学习之路,也帮助他们生活中的未知和挑战。在家校社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学业韧性将得到有效提升,使他们以更加坚韧的品质面对生活。
——摘自《教育新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