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房子折法图 一步一步学编篮子图片
杭州之古韵——西溪小花篮的传世之美
自150多年前以来,西溪小花篮已经深深烙印在杭州人的集体记忆中。昔日,那小巧精致的竹篮曾是孩子们的珍爱之物。如今,在西溪湿地,这一传统手工艺品依旧流传着。
在美丽的西溪湿地河渚街上,坐落着一家历史悠久的西溪竹编铺。洪立萍作为这家铺面的店主,正是西溪小花篮编织技艺的杰出传承人。
洪立萍身为土生土长的蒋村乡包建村人,她的成长伴随着西溪小花篮的历史。早在蒋村乡的十几个村落中,就已传扬着这门独特的编花篮技艺。
从孩提时代跟随奶奶开始,洪立萍已潜心学习编花篮之术40余年。
20世纪30年代,西溪小花篮达到了其巅峰时期,种类繁多,包括菜篮子、六角蓝、元宝篮、花盆篮、皮包篮等12种样式。这些小篮子不仅用于儿童的玩具或装载小物品,还有别具一格的设计。
如专为闺房女子准备的发篮,用于整理秀发的;还有独特的发财篮,用于地方民居新屋上梁时象征发家致富的挂饰。
尽管花篮看似简单,但编织过程却颇具讲究。每个小篮子需经过选材、撇蔑、撕蔑、编织以及后续的加工等八道工序。
洪立萍曾分享过:“编织时所用的材料是苦竹,其竹节长且韧性好。我们的传统工具已经传了100多年。”她谈及竹条的撕开需要精湛的技巧和精准的力度控制。
80年代初,因编织过程复杂但收入微薄,西溪小花篮技艺面临失传的危机。洪立萍仍坚定地守候着这门传统技艺。
在2006年,洪立萍在西溪湿地设立了西溪竹编铺,为小花篮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安身之所。近年来,随着西溪湿地人气的增加,游客们对小花篮情有独钟,许多人会购买作为纪念品。
在2018年,洪立萍的竹编灯笼更是在法国巴黎展出;而在19年的元宵节期间,她的作品还亮相于洛杉矶环球影城。
面对时代的发展和垃圾分类的提出,洪立萍巧妙地设计出了四色垃圾分类竹篮;在期间,她还别出心裁地创新了竹编口罩。
洪立萍不仅自己传承着这门技艺,还致力于将其传承给下一代。她不仅教授儿媳编织小花篮的手艺,还把孙女也带进了这个传统工艺的世界。
如今,洪立萍将竹编技艺引入校园和社区,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和游客喜欢并了解这一传统手工艺品。她的期望是让更多的人接触和了解西溪小花篮的历史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