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晕是怎么形成的 怎样区分月晕和月华
晋蒙交界处的晋语方言中,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词汇,常被人们误以为是源自蒙古语。尤其以“圐圙”一词最为引人注目,各类官方词典的解释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其与蒙古语相联系,意指栅栏围起来的牧场。
“圐圙”一词在晋蒙一带的村镇名称中频频出现,如祁县南圐圙、山阴县薛圐圙乡等。我们先来详细解读一下词典中的解释。
在《汉语大词典》中,“圐圙”音kū lüè,为蒙古语词汇,指的是围起来的草场,多用于地名。现今常译作“库伦”。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则解释为来自蒙古语的音译词,意为用栅栏围起来的草场,现多用于村镇名称。同时提到,“圐”和“圙”都是新造字,用于表示特定的意义。
除了词典的解释,我们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圐圙”的更多用法。它不仅可以作为动词,如陕北话中的“把它圐圙住”,还可以作为名词,如农村中用藤条编制的容器“圐圙子”。它还可以形容地面的苔藓类植物为“地圐圙”,羊圈猪圈则称为“圐圙”。在山西,过满月或过十三岁生日时用的环形面食也称为“圐圙”。
深入剖析,“圐圙”实际上是“圈”这个字的分音词形式。当我们细读汾阳方言中的分音词现象时,可以发现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分音词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的义项被分割成了两个音节。例如,我们曾在知乎上写过一篇文章,尝试融入尽可能多的晋语常用分音词。
那么,“圐圙”为何与蒙古语中的хүрээ(küriye)有相似之处呢?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蒙古语中这个词也意味着圈、框、院落等概念。这说明,“圐圙”这个词在蒙古语中也有广泛使用,但究其源头,还是来自晋语的“圈”字。
那么,“圐圙”到底是怎样从晋语借入到蒙古语的呢?从历史角度来看,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游牧,他们在与农耕的交往中自然会借入许多与农耕文明相关的词汇。“圐圙”所指代的事物如栅栏、围墙、聚居区、院落等,几乎都是农耕文明的体现,因此这个词很有可能是从晋语借入到蒙古语的。
“圐圙”一词在晋语和蒙古语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相似的含义。它源于晋语的“圈”字,后被借入蒙古语中。这一现象不仅展示了语言的交流与融合,也反映了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参考文献:
①《圐圙”、“得脑”并非借自蒙语》乔全生 余跃龙 2010年
②《蒙古国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钢其木格 2015年
③《现代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研究》布达 2019年
④词典 圐圙 zh.m./zh-hant/%E5%9C%90%E5%9C%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