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棒的作用 玻璃棒引流作用是什么
高中化学教学的深度探索与实践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我们需深入理解高中课程的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这要求我们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开展教学与评价活动。我们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他们创造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以促进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教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物质的量”时,面对突如其来的居家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现成的实验条件。我要求学生利用家中的日常用品,如筷子、小木棍等作为“玻璃棒”,水杯、酒杯、碗等作为“烧杯”,矿泉水瓶、保温杯等作为“量瓶”等,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并录制视频分享到平台上。令人惊喜的是,学生们的创意与探索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现。
虽然学生们想方设法完成了实验,但在操作上却存在不规范之处,特别是在移液、洗涤和定容等步骤上,导致操作时间延长且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让我认识到,虽然创意值得鼓励,但规范的实验操作同样重要。
在后续的课堂上,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不再单纯依赖教师演示来规范学生操作。我选择了学生提交的作业中具有代表性的视频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式质疑和评价。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加明确实验室操作的标准和注意事项,也让他们对化学实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张华提出的“深度学习”理念与我们化学教学的目标高度契合。他强调要将学生置于真实情境中,经历真实的实践过程,解决复杂问题。为此,我们应更加注重课堂内容的现场关联性和真实情境的创设。比如,在讲到“金属材料”时,我结合我国航空航天的最新进展,让学生思考空间和深海中的金属材料是什么。这样的引入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化学对生活的贡献。
我们还需深挖教材内容,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例如,在讲解碳酸氢钠的性质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焙制糕点中的作用;在讲到“原电池”时,我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电池并分析其工作原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在作业设计上,我们也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完“基本营养物质”后,我布置了一项任务:假如学生是肥皂生产厂的老板,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生产一块肥皂。这样的任务不仅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的化学教学应始终围绕学生的深度学习展开。通过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素养为本”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