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日出西边雨打一字 推广到户打一字


每个字都承载着故事,蕴深意;每个字都蕴宇宙的奥妙,文化的积淀。甲骨文中的“東”、“杲”、“杳”三个字,编织了一幅完整的白昼画卷,其字义清晰明了,构造简洁明快,仅由“木”和“日”两个部首巧妙组合而成,令人叹为观止。

“昼”字,《说文解字》解释道:“昼即日之出没,界画于夜,从畫省,从日。”它是一个会意字,部首为日部。其中的“旦”代表着日出的时刻,“尽”则暗喻着尺寸度量的终点。正如俗语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昼的界定与绘画之意紧密相连。“聿”为书写工具,象征着绘画时手执笔的工具,故昼与画的上半部分都写作“聿”。在《说文解字》中,昼的形象仿佛是手执筆在书写。其下半部分的“旦”字,小篆书写时描绘了日光的四射,象征着白天的到来。而那最下面的一条横线,则标明了昼与夜的分界。

“東”字,《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東,即动也。从木而出日。”根据官溥的解释,東字描绘了太阳初升于东方树木之间的情景。東方代表着春天,万物萌动生长;日出东方,大地一片生机勃勃。會意字的构造旁有木部首。依官溥的说法,東方的本义指的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史记·历书》中也有相关记载:“日落于西,明生于東。”東方在古代礼制中为主位,因此也引申为主人之意,如东家、房东、东道主等称呼便是由此而来。

“杲”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杲,明亮之意,从日在木上。”太阳高悬树梢之上,如同日出时分的明亮景象。其本义为明亮,相当于现在的晌午时分。《诗经》、《管子》以及《文心雕龙》等古籍中均有关于杲字的描述,均表达了日出的光明之象。

“杳”字,《说文解字》解释为:“杳,幽暗之意,从日在木下。”太阳隐于树木之下,象征着日落的时刻。其本义为昏暗,同时也引申为深幽之意。在《管子·内业》等古籍中也有关于杳字的描述。

“東”、“杲”、“杳”这三个甲骨文字形形象地描绘了白昼的整个过程:早晨太阳从东方的桑树间升起,升至树梢之上,最后又隐于树木之下。它们以象形文字的形象意蕴将白昼的起落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书法家而言,若能深入理解单一汉字的微观辨析本义,便如同掌握了打开古文字之门的“密码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