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箕指的是什么 扫地的簸箕叫什么
“月儿弯弯照故园,古村石塘光影间。青砖黛瓦风火墙,古韵悠悠传千年”。每逢踏入有着650多年历史的石塘古村子,踏着稳固而错落有致的鹅卵石路面,那飘渺而委婉的歌声便若隐若现、似远似近。这就是传说中的月饼歌的魅力所在。农历七月中元节一过,石塘村的小媳妇姑娘们便开始忙碌起来,等待着月姐坛的开坛盛事。
石塘月姐歌,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石塘村独特的民间艺术之花。它不仅仅是一种民歌,更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象征。月姐歌的独特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一是时间规定,设有月姐坛,从八月初一唱到八月十五;其二是地点选择,多在大户人家的大厅里设立坛口;其三是人物限定,主要妇女们传唱,但在特定的表演形式中也曾有男同志参与;其四为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无需文字记载;其五则是必须用石塘方言演唱;它以坐唱为主,但近年来也加入了音乐、舞蹈等元素。
农历七月底,我们便开始精心布置和选定月姐歌坛的地点。坛多设于成员家大厅神桌下方,装饰以彩纸花、横杆、竹篮簸箕等道具,富有浓厚的民俗色彩。
八月初一晚饭后,参与的姑娘小媳妇和外嫁女们便齐聚一堂。她们点烛烧香燃放鞭炮,齐声唱起《接月姐》,沐浴后恭敬地迎接“月姐”的到来。接月姐的仪式中,竹筷画出的图形象征着月姐的形象,每个人心中的想象都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
月姐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表达了农事、季节、爱情、家庭等多方面的情感。它的曲调平缓,带有唐朝宫廷的韵味。游戏中还有“迷月姐”的环节,这个活动让人们在欢笑中感受到月姐的神奇力量。
当夜深人静时分,“送月姐”的仪式开始了。众人齐声唱起《送月姐》,以最崇高的敬意送别“月姐”。这一过程中,人们还以吉祥物如黄香簕、簸箕上的大米等物品作为祝福和纪念。
多年来,石塘村的妇女们以月姐歌结友结伴,一起做女红、一起做农活时切磋歌技。她们的世代传唱使得月姐歌得以源远流长。清等传承人的出现,更是为月姐歌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现在就是八月初一了,各位朋友别忘记来石塘观摩月姐歌坛开坛哦!让我们共同感受这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