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的歇后语 关于母爱的谚语俗语
回忆童年时光,最先涌上心头的,总是母亲的形象。
自记事起,母亲的言辞便带着风趣与智慧。
尽管母亲已经离世半个世纪,但她的话语仍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母亲虽未进过学堂,但在初期参加了的“扫盲班”。
在我的记忆中,她绝非传统的家庭主妇。
每当父亲带回报纸,母亲虽只能念出标题,但每次遇到生字,她都会向哥哥姐姐请教。
她对那个时代的标语口号,往往能熟记于心。
外公是位读过私塾的学者,懂得多种文字。他给母亲讲述了许多古典文学故事。
母亲经常运用的歇后语、俗语、成语典故,多数来源于这些故事。
孩提时,我曾好奇地询问过去的名称。母亲为我解答道:“我们过去称为大清国。”
在艰难的岁月里,家境贫寒,食物简朴。我偏爱玉米面锅贴,而母亲用风趣的方式称呼我为“甘宁大将”,只因我吃干粮不吃粥。
在物资短缺的东北春天,母亲用黄豆制成豆芽,再加上豆腐制成特别的汤品。
她幽默地称之为“一姓隔户”,听起来颇具趣味。
我初中毕业后进入工厂工作,体检过程中经历了一番波折。母亲用生动的比喻形容我的这次经历:“横垄地拉滚子,一步一个坎。”
母亲的言辞中常含有一些风趣的俗语,如“王二爷剥蒜两耽误”、“背着抱着一般沉”,如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十分有趣。
在母亲身边长大,她的言传身教让我受益良多。
母亲是家中的和事佬,总能巧妙地化解子女间的矛盾。
她用简练的话语填平裂痕,我们称之为“勾芡”。
母亲的言辞既不冗长也不啰嗦,总是干净利落、直击要害。
对于那些固执的人,母亲则形容他们是“横头横脑”。
她对婴儿的喜爱简单而纯粹,只要婴儿胖乎乎的,就让人喜欢得不得了。
每次听到母亲富有哲理的简短话语,我都深感佩服。
在母亲的熏陶下成长,我如植物吸收养分般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1969年,母亲与五个女儿及外孙女的合影成为了珍贵的回忆。
2024年9月10日于山东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