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牛马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的本意
《瑰宝录》中的一章《齐桓公与楚国屈完的盟约》,依然由《左传》精彩撰写。
文中藏匿着一个令人琢磨不透的好词。
先略述其梗概:齐桓公秉持,意图南方的楚国,找了个理由进行征讨。而楚国则派出屈完进行应对。
齐国方面认为,楚国背离了,不贡奉,还对周昭王的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屈完回应说,或许是因为事务繁杂而疏忽了贡奉,今后定会补上;至于周昭王的死因,那还得请汉水来解释一二(这其中涉及更多的隐情)。
在一连串激烈的辩论与较量中,屈完面对齐桓公和管仲时毫无惧色,他以理服人,最终使楚国在战争中损失轻微。
最终,双方各自退让一步,达成了盟约。而在这场智谋的交锋中,一个奇特的成语浮出水面——风马牛不相及。
该成语的原意生动地描绘了马和牛各自奔驰的情景,即使逃逸也不会越过彼此的疆界,用以形容地域的辽阔和距离的遥远,也用来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联。
其中,“风”字的含义最为引人入胜。
对于“风”字的解释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解释为“风”即散失、走失的意思,“风马牛”即指牛马散失了、走。此解释源于《左传》的描述,北京大学文学史教研室的《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也持此观点。
第二种解释把“风”看作风向,指的是牛马对风的喜好不同,如牛多顺着风走而马则逆风前行。这种解释是《古文观止》所采纳的,用以说明牛马的方向相反、互不相干。
第三种解释则将“风”解读为动物的状态。认为牛马并非同类,彼此之间没有情感纠葛,因此“风马牛不相及”便用来形容两者之间毫无关系。东汉时期的贾逵对此注解道:“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即公牛与母马的相互吸引被称为“风”。
依我拙见,第一种解释似乎更为稳妥。在紧张对峙的氛围中,屈完使用此词是为了阐释齐楚两国相隔甚远、并无利益牵扯,不应轻启战端。若将齐国或齐桓公比作的牛马,不仅不合时宜,还可能加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