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但的近义词 非的近义词


人格的内涵,简而言之,即为人之所以为人的资格与特质。不同的心理学学者从各自的研究视角出发,为这一概念赋予了不同的定义。按照心理学的解释,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

在社会视角下,人格是个人内心世界在社交场景中的体现,只有在人际交往互动中,人格才能显现其地位,并按照所设定的地位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而从个体视角看,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决定了个体特有的思想和行为,是成其所是的独特性呈现。

20世纪西方心理学中,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影响深远。他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主要部分构成。

本我,以个体的生物学基础为出发点,是人格的原始部分,由潜意识中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构成。这些本能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协同活动,影响我们的行为。本我的唯一功能就是满足生命机体的需要,执行“唯乐原则”,避免痛苦,寻乐。

自我则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是社会化过程的产物。它控制并指导本我,使个体能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顺应环境。唯实原则的实行,第二过程的发挥,都刺激着知觉、记忆、思维和行动等心理过程的发展和成熟。

超我则是内化的社会价值观的观念结构。它通过父母对儿童的灌输形成,良知和自我理想构成超我的主要方面。超我以至善为原则,对自我进行监管评估,不善者予以否定,引导自我向尽善尽美努力。

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共同构成,缺一不可。结合人性来看,本我对应人的物性,自我对应人的德性,超我对应人的神性。人是一个复杂的多系统复合的处在动态变化中的有机整体。人性结构和人格结构的双重叠合,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在实际生活中,人格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自我的充分发挥。如果自我能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使本我和超我也各司其职、和谐相处,那么这样的人格是健全的,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反之,如果自我丧失主体性地位、放弃应有的职责,屈从于本我、超我或外部世界的压力,那么人格就会出现不协调,严重失调则会出现病态人格或双重人格等人格变异现象以及相应的心理疾病。

以上是对人格的解析与探讨,希望能为您带来启示与帮助。2021年7月25日

注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