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翻译和原文 《卖炭翁》翻译


老翁的悲歌

伐木生火于南山中,卖炭翁现身,一身灰尘、烟霭满面,十指沾黑。双鬓已然斑白,究竟为哪般?其卖炭所得,又用于何处?不过是为求衣食。可悲的是他身上衣物单薄,内心却担忧炭价低廉,更期盼着严寒的天气。

夜来城外降大雪,一尺之厚令人惊。黎明时分,炭翁驾着炭车,碾过冰冷的辙印。牛儿疲惫,人儿饥饿,但太阳已高挂,他们只得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稍作歇息。

那轻骑翩翩而来的是何人?原来是宫中使者,身着黄衣,随从白衣。他们手持文书,口称皇命,调转炭车,吆喝着牛朝宫廷方向前行。一车炭,重千斤,宫使们硬是要夺走,老人吝惜不已。

半匹红纱,一丈绫罗,就这样悬于牛头之上,便被当作了炭的价值。这样的情景令人痛心。

【注解】

①〔苍苍〕指老翁的头发和脸色因岁月和辛劳而显得灰白。

②〔何所营〕所谋何事,这里指卖炭所得用来做什么。

③〔翩翩〕此处用来形容马匹轻快地行走。

④至⑩(略)

【译文】

有位老翁在终南山中砍柴烧炭。他的面容因烟尘而显得灰暗,两鬓斑白,双手因劳动而变得漆黑。他辛苦所得的炭,是为了换取身上的衣物和的食物。他的衣物单薄,却担心炭的价格过低,希望天气更加寒冷。一场大雪后,他赶着炭车前往市场。尽管面临困苦和饥饿,但他仍需在泥泞中坚持前行。

不料宫中使者突然出现,以皇命为名夺走了他的炭。半匹纱和一丈绫被当作了炭的价值。这样的遭遇令人心生同情。

【文学常识与背景】

此诗背景为唐朝宫市之害最深之时,白居易以此诗深刻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的苦难。通过卖炭翁的形象,白居易表达了对的深切同情。

【主旨】

【赏析】

诗歌通过对外貌、行为和语言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卖炭翁的悲惨生活和宫使的蛮横无理。通过对比和描写,更加突出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与其他诗作相比,《卖炭翁》更加注重对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

【相关比较】

比较《卖炭翁》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体裁、表达方式和思想感情上的异同,进一步体会白居易的文学风格和人文关怀。

【结语】

通过此诗,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社会的不公。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相关景点:巫山宁江路白居易塑像、苏州山塘街白居易纪念馆、洛阳龙门白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