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子作比较怎么区分 用举例子和作比较
周五,我在忙碌地进行课后服务管理的工作。年级组长恰巧经过,站在教室门口询问:“五单元的练习卷子批改了吗?那些错误,真是触目惊心。”我知晓我们班也完成了这份练习,但还未顾及到批改之事。
到了周末,我一口气批改完了所有的卷子,心情异常激动。我不得不静下心来,对这次说明文阅读与习作的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
对于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这是一个以习作为主的单元,包含多种类型的说明文。这些文章旨在帮助学生基于之前的学习经验,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并尝试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相较于记叙文和文言文,说明文在阅读理解方面相对简单明了。这也许就是为何在六年级的试卷上,很少再出现专门的说明文阅读题目的原因。即便出现,说明性的文字也常常只是作为非连续性文本的一部分。接下来,我将尝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解释“说明文”。
小学阶段遇到的说明文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文章围绕说明对象,会介绍其多个特点,这些特点之间通常存在不易察觉的内在联系。
2. 每段通常只写说明对象的一个特点。
3. 文章会使用明确的词语直接描述说明对象的特点,这些词语往往出现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4. 每一个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都起到了强调和突出说明对象特点的作用。
针对上述特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题目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说明对象?
2. 划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好处是什么?
3. 文中加点的字或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4. 句子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四种主要的题型,梳理相应的答题规则和技巧。
第一种题型: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说明对象?
在小学阶段的说明文中,由于每个特点通常只用一个自然段来描述,因此数清自然段并找到关键句基本就能解决问题。首尾段虽然不直接承担主要的说明作用,但在回答此问题时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种题型:划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好处是什么?
在判断时,我们需区分四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和打比方。确认了说明方法后,再解释其好处。例如,列数字的好处是准确具体;作比较则能突出事物的特点等。
第三种题型:文中加点的字或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对于这种问题,答案通常是肯定的——不能删除。因为这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科学和严谨性。还需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不能删除以及该词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和作用。
第四种题型:句子中的“这”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