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的结构是 DNA的结构特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准确理解并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过程方法目标】在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完善的科学探索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握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
【难点】掌握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并理解其立体结构和碱基配对原理。
三、教学过程详述
(一)新课导入
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DNA作为主要的遗传物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讨DNA分子如何携带遗传信息及其功能的实现机制。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解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什么?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并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材料展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
2.教师指导:讲解脱氧核苷酸如何连接成链,并请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然后教师补充说明,强调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新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
3.讨论环节:提出不同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并明确,碱基排列顺序不同的DNA分子是不同的。
4.模型构建:指导学生尝试构建DNA双链结构模型,并预设两种情况供学生探究(其中一种情况为错误设置,用于后续的纠错环节)。
5.启发式教学:提到1952年奥地利的生物化学家査戈夫的信息,引导学生得出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规律。之后教师总结并强调这种配对方式称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6.观察与比较:让学生观察DNA双螺旋立体结构模型,并与自己构建的平面模型进行对比,回答关于DNA的结构和组成等问题。
7.知识拓展:在讲解DNA双螺旋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补充其反向平行、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连接等特点。
(三)巩固提高与应用
要求学生独立绘制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并相互评价。利用多媒体展示正确模式图供学生参考。
(四)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用简易材料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探究其特性。
四、板书设计建议
可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布局,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的关键步骤以及课后小结等内容有序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进行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分析学生掌握情况,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