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进伏天 今天出伏天了吗


近日,天气的热度令人难以抵挡,不论是室内的宁静还是户外的热闹,共同的感受就是——炎热!

还没到达“三伏”,已觉日如年,待到三伏,又该如何应对?

确实不假!今年的“三伏”将会是一个大挑战,因为它的长度达到了40天!

"三伏"的由来与计算

众所周知,“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合称。

“夏至三庚数头伏”,指的是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进入三伏天。

“庚”是天干的数字,每十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

据此推算,今年的入伏时间定于7月11日。

进入三伏后,初伏的第一个十天、中伏的随后二十天以及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所构成的末伏,便是我们常说的“三伏”。

2021年“三伏”时间表

初伏:7月11日至7月20日共10天;

中伏:7月21日至8月9日共20天;

末伏:8月10日至8月19日共10天。

小贴士:三伏天的养生之道

在三伏天,养生防病尤为关键。

若不注意调养,容易生病并留下病根。

智者懂得预防胜于治疗,故三伏天的“防”与“养”至关重要。

防 三 邪

防寒

虽是夏天,但冰箱、空调等家电让寒凉无处不在。

长此以往,易出现中气内虚,风寒趁虚而入。

为此,需注意颈椎避凉、科学饮水、保护肠胃等。

防暑

夏天阳气外发,易受影响而不足。

若不及时补充津液,可致高热、头晕、食欲不振等。

户外活动时需防晒避暑,避免午后烈日当空。

防湿

夏天雨,湿气重,易伤身体。

过多摄入生冷食品会损害脾胃而加重湿气。

需保持环境通风干燥,注意饮食调节及避免于潮湿环境中。

养 一 养

"食补"调养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三伏天最宜温气。

普通人群可通过适度锻炼来鼓舞阳气、排寒气。

对于体质偏寒或脾胃虚弱者,食补尤为合适。

羊肉是极佳的“三伏贴”食材,具有温补气血、助阳益肾之效。

但需注意,食补需根据个质而定,并人适宜。

"饮食"调养

天气易伤脾胃,饮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

推荐瓜菜清热、酸味生津、多食鱼类和豆类等食物。

如冬瓜、黄瓜、苦瓜等可清热祛湿;柠檬、乌梅等可生津解渴。

草鱼、鲈鱼等鱼类及绿豆、赤小豆等豆类也是极佳的养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