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恋人格的特征 回避型一旦爱了就不会变心
依恋理论的三种人格划分: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以及安全型依恋。
若你心仪的对象是回避型依恋人格,该如何与之相处呢?
回避型依恋人格者,亦被称为性单恋者,这个背负着一个感伤的称号——“永远无法摘得的星星”。他们与星星的关系,犹如一个既渴望又畏惧的舞者。在靠近时,他们感到星星如陨石般沉重,可能将自己;而当远离时,又满心期盼,许愿能得到爱情。这类人的内心世界常常处于恋爱“缺氧状态”,不愿分享自己的情感,喜欢他人却难于接受爱情,一旦被爱包围,会感到窒息并选择逃避。即使内心渴望甜蜜的爱情,却又因恐惧而不敢追求。他们的情感表达常显得犹豫不决,但并不代表他们不爱你。
那么,回避型依恋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1. 童年时期的不安全依恋模式可能导致性单恋症状的出现。
2. 他们享受幻想的自由,可能不愿回应他人的亲密和崇拜。
3. 对真实的亲密关系存在恐惧或厌恶。
4. 对性和爱有一定的误解,可能对真实的亲密关系感到羞耻。
5. 自我怀疑和否定,不敢真实地展现自己。
回避型依恋的形成往往源于婴幼儿时期未建立紧密的亲子关系,若照顾者的需求不能及时满足,婴儿便可能形成不信任的情感模式。对于这类人,在恋爱中的表现尤为明显:他们可能过于焦虑,夸大关系中的潜在危险;对自己的优势缺乏信心,一旦发现自己的缺点便选择疏远;在恋爱中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却又期待伴侣的付出。
与回避型依恋的人相处,需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自信与乐观的态度是关键。当他们表现出忽冷忽热的态度时,不要怀疑他们的感情。避免过高的期望和过度追求回应,以免触发他们的防御机制。
尽管他们可能不擅长共情,但你的关爱与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他们的表达可能不够体贴,但请相信他们已尽其所能地表达爱意。
保持适当的距离与增加舒适感是维系关系的重要一环。回避型恋人需要自己的空间,切忌越界行为。在关系中,应注重营造无压力、舒适的氛围,避免过多的控制和追问。
让对方明白你的爱不是负担尤为重要。爱是相互理解、宽容与支持的过程。对于回避型依恋人格的人来说,童年时期的爱的缺失需要通过你的爱来弥补。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与温暖,帮助他们找回缺失的爱,他们的心会因此而逐渐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