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带的呼吸是什么 水下脱潜水服
水下呼吸器的演变历程
水下探险,自古以来便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其魅力历久弥新。为了解决水下呼吸的难题,人类不断探索,发明了各式各样的水下呼吸器。
起初,水下呼吸器的雏形如海绵、充满气的羊皮,以及形似呼吸管的芦苇等,这些都是较为原始的呼吸工具。随着时间的发展,16世纪时,潜水钟的发明为水下探险带来了质的飞跃。随后,一套完整的潜水服问世,其配备的长长管子通过人力将空气从水面输送到潜水员处,为潜水者提供了更为稳定的呼吸方式。尽管起初这套装备的潜水深度有限,但随着更好的材料的出现,潜水深度逐渐得以增加。
进入20世纪初,自给式水下呼吸器的问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给空气加压来提高储藏量,也被称为“水肺”。这个词在1939年开始被广泛使用。随后,“水肺”被应用于个人潜水装置中,为现代潜水运动铺平了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循环式水下呼吸器,其名字已充分揭示了其工作原理。这种呼吸器允许潜水者在水中反复呼吸,使得下潜深度和时间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它提供的空气温暖、湿润且更为自然,不会将呼出的气体水中产生气泡,因此在水下活动中几乎不会产生噪音。这种特性使得它在与海洋生物共游或需要深度亲近水下世界时尤为合适。
不同于传统的自给式水下呼吸器,循环式呼吸器采用了闭路循环系统。该系统包含两个3升的气罐,足以满足3小时的水下需求。通过具有单向阀的双向呼吸调节器工作,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分离新鲜空气的吸入与含二氧化碳呼出气体的。
呼出的气体经过管道进入一个混合气室,在这里进行净化处理。擦洗装置中的碱石灰颗粒与含二氧化碳的呼出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清除其中的二氧化碳。经过这一过程的气体将被检测氧分压,若低于正常值则会被加充氧气。另一个气罐中的惰性“稀释”气体也会在氧气加充时一同加入,以保持氧分压在一个安全而稳定的水平。这样,曾经呼出的空气得以再次被吸入。
根据潜水深度,循环式呼吸器还可以混合不同比例的氮氧气体(高氧气体),这大大降低了潜水员遭遇减压病和氮气现象的风险。由于其封闭式循环系统的特性,它不会影响潜水员的浮力,因此在拍摄水下影像时也不会出现上下摆动的现象。借助此装置,最深的潜水纪录达到了290米,这一纪录是在2014年由英国人创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