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禹襄与杨露禅 杨露禅著杨式太极拳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文武之道历来少有交融。“文人”与“武士”如同两条并行不交的轨道,让“文学”与“武术”各自发展,形成各自独特的脉络。
武禹襄
今天我们要谈的这位,却是文武双全的传武宗师——武禹襄先生。他的实战功夫如何?他的实战能力有多强?接下来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武禹襄先生生于1812年的直隶广平府,出自一个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他自幼读书习武,本以考取功名为志,却因科场受挫,最终决定断绝仕途之念,将毕生精力献给了传统武术的研究。
陈清平与太极拳
当杨露禅在河南温县陈家沟学习太极拳并获得“陈式太极拳”精髓后,武禹襄也深感太极拳的魅力。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在温县赵堡镇拜入陈清平门下学习太极拳。他参悟太极拳的精妙之处,为后续的太极拳发展奠定了基础。
《太极拳谱》与王宗岳
机缘巧合下,武禹襄的兄长武澄清得到了一篇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这篇简短的论著虽仅有五百字左右,但作为当时稀有的太极拳理论文章,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武禹襄阅读后,通过与壮汉较技的方式实践书中理论,深入理解太极拳的真谛。
杨班侯的点拨
不仅如此,连杨露禅先生的次子杨班侯也被送到武禹襄门下读书习武。武禹襄对杨班侯的评价极高,认为他虽然读书不甚聪敏,但习拳颇具天赋。这足以证明杨班侯的拳技除了继承其父的教导外,也得到了武禹襄的点拨和指导。
李亦畲与拳艺传承
武禹襄一生致力于太极拳的研究,即使在晚年病榻之上,仍孜孜不倦地讲论太极拳术。他的后世传人中,外甥李亦畲和李承纶均得其亲传,其中李亦畲更是在拳艺上达到了高超的境界。
武禹襄与拳理融合
从武禹襄的传世拳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学”与“武术”的碰撞与融合。他不仅开创了引文入武的先河,还提升了拳术的品味,将习拳、修身、养性、养生、立德融为一体。他用拳术这种肢体语言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气论与著述
值得一提的是,武禹襄所推崇的“气论”对后世武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的著述中,特别是在《要言》和《四字秘诀》等短篇中,“气”字的使用频繁可见一斑。他还著有《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等多部传世论文。后世尊其为“武式太极拳”创始人实非虚名。
历史之笔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