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个人观察记录 大班幼儿合作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


观察报告:混龄活动中大班与小班幼儿的互动交流情况

观察目标: 探究大班与小班幼儿在混龄活动中的合作沟通情况。

观察记录一

观察描述:今日,大班与小班的孩子们首次以“兄弟姐妹”的形式结对,进行餐后散步。我注意到一对特别的组合,哥哥方子豪(大班)与妹妹黄卉妍(小班)。方子豪性格内向,常独来独往;而黄卉妍虽年纪小,却十分独立且性格倔强。他们的组合看似不和谐,却引起了我的注意。

散步时,两人几乎无交流,黄卉妍多次试图挣脱方的牵制。由于老师的指令,方子豪不得不紧紧牵着黄卉妍。他们的表现与其他孩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观察记录二

一周后,在自由活动时间,其他孩子或组队游戏或独自玩耍。黄卉妍独自摇着木马,方子豪则一如既往地手插裤袋,面带不屑。黄卉妍提出要上厕所,方子豪依旧让她“自己去”。

我随即提议:“今天不能去小班厕所,方子豪你需要带妹妹去大班厕所,注意安全。”说完,我悄悄跟在他们身后。

大班的厕所台阶对黄卉妍来说是个挑战。看到她紧张的样子,她对方子豪说:“哥哥!我怕!”方子豪犹豫了一下,但最终伸出手说:“别怕,我扶你。”当他们走到操场时,黄卉妍紧着方子豪的手,表情中透露出信任。

分析:

尽管方子豪与黄卉妍的初始互动看似不顺利,但他们的性格中都有独立和责任心的一面。通过这次经历,他们逐渐展现了彼此的关爱。这种混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学习交往技巧和关爱他人的机会。

改进措施:

经过两班老师的共同商讨,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

1. 扩大混龄活动范围至游戏、户外活动及午睡等领域;

2. 每日开展一次谈话活动,鼓励孩子们表达对“兄弟姐妹”的喜爱和感谢;

3. 引入情景表演和游戏来增进孩子们之间的情感;

4. 为方子豪和黄卉妍提供更多互动机会,帮助他们学习有效的交往方式。

反思:

在同龄同伴交往中,这两个孩子表现一般。但在混龄活动中,他们学会了关爱与感激。如今,这对“兄妹”不仅能合作游戏,方子豪甚至会主动带黄卉妍参与其他活动。社会情感是在社会性相互作用中培养的。对于独生子女来说,虽然缺少兄弟姐妹的体验,但混龄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了解并体验兄弟姐妹情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