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自古以来,乡愁便是诗人心中难以言喻的独特情感。在浩瀚如烟海的古典诗歌中,描绘乡愁的诗作数不胜数。如崔颢在《黄鹤楼》中吟咏“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写到“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以及王建在《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今天,我们要一同领略的这首诗《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是一首传颂千古、抒发乡愁的佳作。它由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公元669年,即唐高宗总章二年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在这一天,卢照邻与友人邵大震、王勃一同游历玄武山,彼此间互诉心声,卢照邻便以此为题,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重阳节,自古便有登高远望的传统。对于漂泊在外的卢照邻来说,节日的氛围难免会触动他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他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自己登高时所见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乡愁。正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尽管这首诗只有短短四句,却真挚地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无尽思念,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九月九日望远方,归心似被风烟牵。

异乡共饮菊花酒,万里同怀鸿雁天。

首句“九月九日望远方”,描述了卢照邻在重阳节登高望远,目光投向远方的家乡。登高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而秋天又常被人们视为悲寂寥的季节,因此卢照邻的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次句“归心似被风烟牵”,表达了卢照邻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回归故土的热望。家乡与玄武山之间的重重山川、弥漫的风烟,却阻隔了他回归的路。这里的“风烟”,正是卢照邻心中乡愁的象征。

第三句“异乡共饮菊花酒”,描绘了卢照邻与邵大震、王勃在玄武山上共饮重阳节菊花酒的场景。喝菊花酒是重阳节的另一习俗,这里也蕴卢照邻借酒消愁的意味。

最后一句“万里同怀鸿雁天”,表达了他们几人虽然身处异乡、相隔万里,但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的悲伤却是相同的。这里的“同怀”,指的是他们共同的乡愁。虽然鸿雁南飞是写景之笔,但其中也蕴含了景中之情,因为大雁南飞,人却无法北归。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卢照邻身在异乡、心系故园的乡愁之情。短短四句诗,情感真挚,道尽了无尽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