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山无棱读ling还是leng


(一)脚绊锁之俗

菏泽的传统口耳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铭记。(义所言)在菏泽的习俗中,存在着一种叫做“脚绊锁”的行为,有人或许会误认为这是一种活动。我并不赞同这种看法。因为它并非建立在欺诈的基础上,而是一种心理美好的寄托,并没有损害他人的权益或造成任何不良影响。在我看来,这更应被视为一种传统的习俗,它所承载的是家庭对爱的呵护与传承。

“脚绊锁”主要出现在孩子刚开始学习走路的时候。为了让孩子摆脱束缚,开始会有大人扶持起步,随后再由一位年长的老人(多为奶奶)手持菜刀,在孩子的双腿之间向着地面剁几下。这一举动寓意着将捆绑孩子双脚的绳索斩断,期望孩子能够迅速自如地行走。人生轮回,古人认为生命的延续是通过老去与新生的循环往复来实现的。新生儿可以被视为前一世逝去之人的。在孩子降生之前,人们想象其在离世时的状态——双脚被麻绳捆绑以防止诈尸。而当一个新的生命降临,这象征着过去的一切已经过去,必须斩断过去的束缚,让孩子自由成长。

尽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观念的普及,这种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但老一辈人的美好期望和心愿仍然值得我们怀念。如今,知晓这种习俗的人已经不多,只有年长者或许还保留着些许记忆。这是菏泽地区特有的文化印记。

(二)倰(棱)之字

在菏泽的土话中,有一个字“倰(棱)”读音为leng。此字的意义丰富且独特,意指刻意为之的停歇与不作为。或许有人会问是否可用“愣”字替代?但需明确,“愣”与“倰(棱)”在含义上有所不同。“倰”强调的是一种故意为之的懒惰行为,而“愣”则更多指代因惊吓或等因素导致的短暂停顿。

在方言中,“倰”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态度,如懒散、无所事事的状态。例如:“你倰在那里如同入神一般,何时才能完成这活计?”或者“别倰着了,天色已晚,赶紧锄完这点地吧。”等等。“倰”依据其读音和字形,还可以引申为摆谱、显摆等含义。在方言中,“倰”有时被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显得异于常人、与众不同,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如:“哟,你今天打扮得真倰啊,是不是要去相亲?”或者“这个人太倰了,好像没有他办不成的事。”等等。这些都是菏泽土话中关于“倰(棱)”的实际应用。这些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构成了菏泽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