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作者简介 《爱莲说》陶渊明
爱莲之歌
[宋]周敦颐
水中、陆地上的草木花卉,各有其独特之美,引人深深喜爱。陶渊明独爱菊之高洁,而自唐朝以来,世间众爱牡丹之繁华。我独爱莲花,其自淤泥中崛起,却无一丝污秽之痕;在清涟的池水中洗涤,却不显半分。其茎心通透而外形挺直,既不蔓延生枝,也不结节生枝。其香气悠远而清雅,亭亭玉立,可远观而不可轻玩。
在我眼中,菊花是隐士的象征;牡丹则代表了富贵。而莲花,更是君子之典范。陶渊明之后,爱菊之人鲜少再闻;那与我同爱莲花之人又在哪里?至于牡丹之爱,自然是世间众人共有的情怀了。
翻译
水陆间的各种植物,美不胜收。陶渊明独爱秋菊的孤傲,而从唐朝开始,世人皆爱牡丹的华丽。然而我偏爱莲花。它从浑浊的泥土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在清澈的水中洗涤后显得更加纯洁无暇。莲花的主茎通达清晰,外观挺拔,既不随意伸展出枝条,也不生出不必要的枝节。它的香气随着风儿传播得更加遥远清晰。莲花高洁地矗立在那里,只适合远远地欣赏而非轻易地。
在我看来,菊花是隐士的写照;牡丹则象征着富贵。而莲花则代表着君子的风范。陶渊明之后,对于菊花的喜爱似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那么与我有着相同对莲花喜爱的人又在哪里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则显然为世人所共赏。
赏析与考点
莲花的深层寓意
1. 出淤泥而不染:此象征着君子身处尘世而不为俗事所扰、不为物欲所动的高尚品质。
2. 濯清涟而不妖:此体现了君子的清正廉洁、不矫揉造作的特性。
3. 中通外直:此展现了君子心性正直、表里如一、行为端正的特质。
4. 香远益清与亭亭净植:这些描述体现了君子的美好品德与胸怀的广阔、豁达大度。
周敦颐自幼便深爱白莲,他的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在西湖凤凰山下为其建亭植莲。周敦颐在此悟道参经,莲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他一生为官公正无私、清廉自守。在南康郡任职时,他更亲自开辟池塘种莲,名为“爱莲池”,并写下《爱莲说》以表达对莲花的深深喜爱。
创作背景
据史载,《爱莲说》是周敦颐在北宋嘉祐八年所著。当时的北宋加强、科举制度日臻完善、士人阶层兴起。但与此中也有着不同程度的道德缺失与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周敦颐挥笔写下这篇佳作,以莲花为喻,表达了对君子品行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