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找座位》


教育背景

根据大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特点,结合数学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一系列以故事和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轻松进入数学课题。

活动目标

1. 通过讲述故事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2. 让学生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相邻数的概念。

3. 学生能够准确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并理解其含义。

4. 通过活动,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比较判断能力。

重点与难点

1. 掌握并熟练运用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2. 理解并能准确表述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 准备1至10的数字卡片一套,供学生操作使用。

2. 确保学生已熟练掌握10以内的数字。

3. 准备足够数量的操作材料,如玩具、图形等,供学生实践操作。

活动流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谈论“邻居”的概念,为理解数字的“相邻数”打下基础。

教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座位邻居,那么在数字世界里,数字们也有自己的“邻居”吗?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对“邻居”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

1. 通过讲述自编的故事《数字王国的冒险》,引入“相邻数”的概念。

(故事内容:数字宝宝们在数字王国里冒险,遇到需要找到自己“邻居”的问题。)

2. 利用数字卡片,引导学生找出特定数字的“相邻数”。

例如:教师问:“数字5的‘邻居’是谁呢?”引导学生回答:“是4和6。”

3. 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如用玩具摆出比某个数字多1或少1的数。

例如:摆出比3多1的数,学生可以摆出4;摆出比7少1的数,学生可以摆出6等。

三、巩固练习:

游戏中加强学生对相邻数的认识。为每个学生发放1至10的数字卡,让他们在桌子上找出相应的“邻居”数,并与同桌交流讨论。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以故事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相邻数的概念。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了学生对相邻数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学生在操作中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和观察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