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雷鸣的词语 古代对雷电的雅称
雷电的奥秘:从强对流天气雷电之秘
随着季节的更替,大自然的强对流天气如雷暴、冰雹、狂风以及短时的强降雨频频造访。这些天气现象,虽能带给我们片刻的震撼与惊恐,却都有着共同的特性——短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强对流天气的家族特征。
那么,如何应对这些性格“暴躁”的天气呢?首要之务便是了解它们。今天,就让我们从最常见的雷暴——雷电开始探索。
雷电的起源
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雷公与电母掌管着天空中的雷电。而在现实中,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通常伴随着闪电和雷鸣,也可能伴随大雨和冰雹。这种大气放电现象在气象学上被称为雷暴。
雷电的产生与积雨云息息相关。云体中的小水滴和冰晶在相互碰撞中使云体带上电荷。当云体之间以及云体与地面之间的正负电荷差异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放电现象,即我们所说的雷电。
雷电可以分为云闪和地闪两种。云闪可以发生在两个云层之间、单一云层内部以及云层与周围空气之间。而地闪则是发生在云层与地面之间,虽然只有约20%的闪电会击中地面,但每一次的雷电都蕴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雷公的“常驻地”
那么,在我国,“雷公”最喜欢在哪里打卡呢?根据统计,年雷暴日数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北部、西藏中部、四川西部以及长江以南地区。其中,云南南部、广东南部以及海南北部是“雷公”最为钟爱的地点。
具体到城市,“雷公”最常造访的当属海口,平均每4天就能听到一次雷声。而相对的,乌鲁木齐则是“雷公”的稀客,每年仅有4.5天能寻到其踪迹。
初闻雷声的时刻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大,每年初闻雷声的时间各不相同。我国云南中南部以及湖南西北部是初雷最早出现的地区。而江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南部平均初雷日期多出现在2月份。至于华北大部、西北东部地区,平均初雷日则要等到4月份。
在全年中,我国雷暴主要发生在4月至9月,其中7月达到峰值。而6月至8月也是雷电灾害的高发期。
雷电与环境的变迁
纵观历史数据,1961-2016年间,年均单站雷暴日数在整体上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尽管如此,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变化。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数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雷电与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