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禁止转子发动机 转子发动机是因为太强被禁用吗
在汽车领域中,即使对汽车知识知之甚少的听众,也必然对名声赫赫的转子发动机有所耳闻。作为对传统往复式内燃机的一种性创新,转子发动机堪称机械制造的杰出代表。其卓越的动力性能、网络上广为流传的马自达与转子发动机的轶事,共同铸就了这款产品长盛不衰的传奇。尽管国际汽联已禁止其参赛长达27年之久,但它在汽车爱好者的心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
那么,这样一款集机械创新与高动力水平于一身的转子发动机,究竟因何销声匿迹了呢?它被国际汽联禁赛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原因?下面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
若想解开转子发动机沦落至今的谜团,我们先来探究其工作原理。
与传统的往复式内燃机不同,转子发动机运用了独特的三角转子技术。它能够直接通过燃气推力驱动旋转,无需曲轴连杆组件的转换。这使得发动机结构更加简洁,不仅大大减轻了整体质量,还减少了机件内部的摩擦。转子发动机的特性决定了其每旋转一圈,气缸就能工作三次,而往复式发动机的曲轴则需两圈才实现各缸工作一次。这赋予了转子发动机体积更小、质量更轻、动力输出损失小以及转速更高的优势(最高转速可达到20000rpm)。
在1991年的勒芒耐力赛中,马自达787B赛车搭载的转子发动机以领先两圈的绝对优势夺得冠军,这不仅是该赛事本赛车所取得的最高荣誉。然而就在次年的比赛中,转子发动机遭到了国际汽联的禁赛令。
其禁赛原因在于几个方面:
尽管转子发动机在动力性能上胜过往复式发动机,但其压缩比较低导致可燃混合气体无法充分燃烧,这直接影响了油耗和排放污染的控制。
由于转子发动机的结构限制,气缸之间的隔离片密封存在一定问题。在高速运转条件下,隔离片与气缸接触面的不断变化使得气缸漏气窜气问题难以避免。隔离片与气缸之间的润滑条件也相当恶劣,这导致了转子发动机的工作寿命相对较短。
车企们对于研发往复式发动机的巨大投入以及该领域的巨大潜力也使得转子发动机的研发和推广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当油耗、排放以及发动机寿命等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时,转子发动机在直观利益上的优势并不明显。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转子发动机虽在动力性能上有所优势,但终究难以抵挡油耗、排放及寿命等问题带来的压力。加上车企的利益考量,曾经风光一时的转子发动机终究归于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