氍毹怎么读 一方氍毹怎么读


历史在千年的帷幕之下展开,那段辉煌的时刻见证了绝妙艺术的再现。

往昔二千余载,飘舞的氍毹之上,演员衣袂随风翻飞,舞步轻盈如梦。

又过八百多年,墓室的静谧之中,墓主人似乎沉浸在戏曲的精彩演绎之中……

走进山西博物院,这场充满匠心的“戏曲故乡”展览向你缓缓铺展,如梦如幻的砖雕艺术、生动形象的俑人描绘和充满灵气的唱念做打表演。

山西,被赞誉为戏曲的摇篮,孕育了戏曲的茁壮之根。

步入展厅,逼真的戏台模型跃然眼前,生动的戏曲墓俑仿佛复活了古代的戏曲盛况,而精美的戏曲壁画则如同乐章般流淌着三晋大地的戏曲韵味。

展览分为“百戏庆盛世,祭祀与娱乐”“生活与,戏曲的根脉”“生旦净丑,演绎人生百态”和“镂影绘声,乡土风情的回响”四个篇章。

百戏庆盛世,祭祀与娱乐

古人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对神灵的祈求以及生活的喜怒哀乐都融入了歌舞之中。

首篇以西汉的俳优俑铜镇、唐代的俑、金代的社火表演砖雕等文物,再现了山西地区原始戏曲形式的乐舞戏和社火表演的繁荣景象。

生活与,戏曲的根脉

宋金时期,山西戏曲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其内容从最初的神灵祭祀、禳灾演变成了对民众的教育与娱乐。

“二十四孝”故事砖雕等展示了当时戏曲主要的内容。

生旦净丑,演绎人生百态

宋金时期杂剧在山西南部市井和乡村兴起。元代时,角色、服装、道具等更加丰富多样。

金代砖雕墓室的展示重现了当时杂剧的真实场景。特别是侯马市董明墓的金代戏台,五个戏曲俑分别装孤、副末、末泥、装旦和副净,象征着戏曲艺术的成熟。

镂影绘声,乡土风情的回响

最后的篇章中,通过展示精美的皮影等艺术作品,展现了山西皮影艺术的特色和文化成就。

品味文化,欣赏山西风情,感受“戏曲故乡”绵延不绝的悦音……

策划:平原等团队成员精心策划此展览

拍摄:宿晓健、贾鹏、米国伟等摄影师倾力拍摄

视觉设计:王金国等设计师巧妙设计视觉效果

统筹监制:宿晓健全程监督指导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