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是不是自然数 什么叫做自然数


人类对自然数概念的探索与儿童的发展之路

人类对“自然数概念”的认知与儿童的发展过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儿童如何形成与发展其“自然数概念”,进而实施有效的教学,我们必须首先探明人类自身在这一过程中的演进。

自然数的概念及计数方法早在文字出现之前便已经开始发展。我们可以合理推断,人类在最原始的时代就已经具备了“数”的基本意识。例如,在面对为数不多的物品(通常在5个以内)增减时,我们能够辨识其多少。这种能力在两岁多的儿童中同样显著。

由于缺乏文字和记载材料,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原始人类是如何认识数的,只能依据现有的资料和理论进行推测。概括而言,人类“自然数概念”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集合”认知

原始人通过观察如天空星星、猎物等集合,虽然不清楚集合中具体有多少元素,但会通过元素的“质”的特征来理解。例如,原始人在打猎时虽不知具体有几只猎狗,但若丢失一只,他们仍能通过狗的外观特征察觉。这一阶段,人类形成了对“集合”概念的初步理解,尤其是相等、大于、小于等概念。

第二阶段:“手算”与“身体计数”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不仅需要认识集合,还要能够再现它们。于是出现了使用身体部位如手指、脚趾进行计数的做法。儿童在学习数数和计算时,常处于这一阶段。随着数量的增加,人们开始使用其他工具如石头、木棍进行计数。

第三阶段:“群”的概念形成

商品交换的增多使得物体开始成群。例如,用筐子装物品,每10个一组并赋予特殊名称如“十”、“打”等。“数”尚未从对象中抽象出来,但人们已意识到其数量方面的意义。

第四阶段:“结绳数”的诞生

随着经济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某些物体的群成为计量其他群的标准或尺度。这些群逐渐演变为“标准数量”,从而形成了数的概念及其名称。例如,“手”不再仅仅表示身体部位或五个手指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表示数字“5”。

第五阶段:“算法数”的演化

为了更准确地确定数量,人们开始创造新的算法数。这些算法数是通过加减运算等计算方式得到的。在数学和语言中都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