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吃饺子的象征意义 除夕吃饺子的寓意和象征


除夕夜,又称大年夜,指的是农历十二月(腊月)的最后晚间时光。农历月有大小之分,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腊月的末了一天常为三十日,因此除夕亦称“大年三十”。除夕的“除”字寓意着送走旧岁,“夕”则指代夜晚。除夕,即是送别旧年的最后一晚,迎接新年的首个清晨。

辞旧迎新之际,习俗活动丰富多彩。放鞭炮、灯火长明、避免洗头、守岁待至天明、共享年夜饭等都是传统的习俗。而其中,备受重视的便是年夜饭了。这不仅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餐,也是展望新一年的大宴。美食自然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那道不可或缺的饺子大餐。

除夕夜的饺子盛宴

饺子在除夕夜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据三国时期的文献记载,当时已有形似月牙的食品“馄饨”,与现代饺子形态相似。到南北朝时期,馄饨的形状如半月,成为大众美食。如今的某些地区仍保留着馄饨与饺子混合食用的传统。

追溯到明朝初期,人们开始在除夕夜食用饺子,并赋予其特殊的文化意义。因饺子在子时(即新年交替的时刻)食用,且其名称与“交子”谐音,故有“更岁交子”之意。此后,北方人便沿袭这一传统,每年除夕都会品尝饺子。

饺子背后的传说与意义

一说为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之功绩,取其“浑囤”之意,即“粮食满仓”的寓意。

另一说则是为了纪念名医张仲景。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百姓受冻挨饿,张仲景目睹百姓受疾病折磨,便熬制了羊肉与材的汤料,并使用面皮包裹成耳状食物分发给民众。这就是“祛寒娇耳汤”。人们为纪念他,在庆祝新年时制作并食用这种食物,称之为“娇耳”。

除夕夜的饺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承载了人们对于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在子时(23时至次年1时)食用饺子象征着“更岁交子”及“喜庆团圆”、“吉祥如意”。人们希望通过吃饺子将过去一年的不如意一并带走,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

吃饺子还寄托着人们对家宅兴旺、子孙繁衍的祈愿。饺子的形状像银元宝,象征着新年财富的滚滚而来。包饺子时在馅中放入不同食材,如花生、枣子和栗子等,寓对健康长寿和早生贵子的期望。

在除夕夜吃饺子的过程中,人们也遵循一些忌讳。比如当饺子煮破时,不会说“破”、“烂”、“坏”,而改用“挣”、“涨”等吉祥的词汇。这些忌讳也是人们求吉纳祥的美好愿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