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生产 生产什么,怎么生产,为谁生产


日本的生产管理:精益与全面质量协同之魂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精益生产方式与全面质量管理如两股强大的洪流,汇入企业管理的大海,共同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飞跃。精益生产的特质是“精良、精确、精美”以及追求“利益、效益”,它的目的就是除去无用的环节,提高品质,持续走向零缺陷、零库存的境地。全面质量管理则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彻底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费,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精益生产的六大核心要素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紧密相连。“价值”和“价值流”的识别与优化,强调了从客户视角出发,识别并消除不产生价值的活动,确保每一项工作都为客户带来实际效益。这与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全面”理念相呼应,即不仅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更关注生产流程、工作方法等全过程的优化。

“流动”要素强调了价值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顺畅连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在制品数量和缩短生产周期,企业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需求,提高生产效率。这一理念与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思想相契合,要求企业不断寻求改进和创新,以实现高效生产和高质量产品。

“拉动”则是一种基于需求的生产调节方式。它通过准时生产(JIT)和看板系统等工具,确保生产与市场需求保持同步,从而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这一做法与全面质量管理中的“预防为主”的思想相一致,都强调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前预防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完美”追求的是产品和生产过程的零缺陷。精益生产中,企业不断努力降低不良品率,提高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这与全面质量管理中的“零缺陷”目标相一致,都强调了追求卓越、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决心。

“员工潜能”是精益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强调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通过培训、团队协作等方式,使员工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这一理念与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观念相辅相成,都强调了人的因素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除了上述六大要素,精益生产还涵盖了目视化管理、标准作业等多个方面。而全面质量管理则是对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全方位管理。尽管两者侧重点略有不同,但在理念和方法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和内在联系。它们都以客户为中心,强调持续改进和创新,注重团队协作和员工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