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分类 紫砂泥五大类


关于泥料的分类,目前尚无官方的统一说法,但鉴于众多壶友的询问,谨以此文,依据宜兴丁山地区的普遍观点进行整理阐述:

一、紫泥:

1. 天青泥,虽名为泥中珍品,较为稀少,但其色泽并非成品呈现的天青色,而是矿色天青,网店上的描述不必过于相信。

2. 底槽青,因常位于紫泥矿层的底部而得名,其矿料通常呈紫褐色,质地致密,有时可见青绿色豆斑状,烧成后呈现紫红色。

3. 清水泥,其特征为紫褐色,质地致密,带有淡绿色斑点及斑纹。烧成后呈紫棕红色,高温时则可能呈现紫黑或暗青色。

4. 普通紫泥,则是通过紫泥矿料炼制后得到的。

二、绿泥:

1. 本山绿泥,主要指黄龙山的优质绿泥,其特征为淡绿色,质地致密。烧成后呈现出浅黄或米,高温时略带青绿色。

2. 芝麻绿泥,其矿料呈青绿色,烧成后胎质中黑砂质点较多,因此得名“芝麻绿泥”,包括白麻子泥和红麻子泥。

3. 墨绿泥,因矿料本身呈墨绿色而得名。烧成后颜色变化为米或浅,高温时透出青色。

三、红泥类:

1. 红皮龙,产于黄龙山浅表碎石层中,其特征为浅暗红色。烧成后呈现出红色或暗红色。

2. 大红袍,含有氧化铁,在炼泥过程中加入天然铁红粉以增强红色。经过窑烧后变为大红色,泥质细腻且密度高。

3. 降坡泥,得名于陶都路修建时的降坡工程,位于青龙山与黄龙山交界处。也有观点认为降坡泥属于段泥。

4. 朱泥,其矿料呈,质地均匀细腻。烧成后呈现出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颜色。由于收缩变形较大且成品率较低,因此适宜制作小型作品。

5. 普通红泥,包括大红泥和小红泥,有老嫩之分。其特征为浅或青,烧成后呈现红色透黄或高温时的暗红色。

四、缎泥:

缎泥又称为团泥。据传言黄龙山与青龙山之间的团山产出的泥料为团泥。也有人说团泥类矿料烧成后多呈黄缎色故得名缎泥。通常缎泥是绿泥与紫泥或红泥的共生矿。烧成后的颜色包括米、棕、赭灰色、褐紫色等。历史上的壶若为古铜、棕黄、冷金黄等色的均为缎泥制作。

为了丰富紫砂陶的外观色泽并满足工艺创作需求,可以将不同的泥料混合配比或是在泥料中加入金属氧化物着色剂。这样可以使产品烧成后呈现出天青、栗色、深紫、梨皮等多种颜色。若在泥料中掺杂粗砂粒则能产生新的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