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五猖会好词好句 五猖会好词好句摘抄及感悟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倾心打造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为《旧事重提》。"朝花夕拾"一词,寓意着早晨采摘遗留的花朵在傍晚时分去整理,象征着鲁迅先生晚年对过往岁月——无论是童年、少年还是青年时期的点点滴滴的深情回忆。
全书共十篇作品,依据思想内容可大致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五猖会》、《琐记》以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篇章,描绘了鲁迅先生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种种生验。这些文章流露出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对教育制度表达了一定程度的反感。
特别在《五猖会》中,鲁迅先生笔下的父亲形象显得既刻板又严格,他的爱与严厉并存,使得年幼的鲁迅既感到压抑与痛苦,又在深层次上理解并怀念着父亲。
而在《琐记》中,通过对日常琐碎事务的细腻描绘,不仅重现了鲁迅先生的成长历程,也生动地再现了清末社会生活的画面。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使得这些小事背后蕴深远的意义。
书中还塑造了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衍太太。表面上看似对孩子关怀备至,实则暗中使坏。她诱导孩子做危险之事,给鲁迅先生展示不健康的书籍,甚至他偷窃,并四处散播不实流言。这种种行为,都让鲁迅先生深感厌恶。
提及流言,鲁迅先生选择离开绍兴前往南京求学。在这一过程中,他揭示了当时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与求学的艰难困苦,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种种乱象。他也描述了自己最初接触进化论时的激动心情,以及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展现了其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先生通过对比儿时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与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揭示了儿童生活的广泛兴趣与束缚儿童天性的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这表达了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合理诉求。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寿镜吾先生是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时期的私塾老师。他虽对学生要求严格,但内心却极为方正、质朴和博学。他年事已高,须发花白却仍戴着大眼镜教授学生。他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令人敬仰。
寿镜吾先生的性格特点鲜明:他方正不阿、质朴无华、博学多才。尽管他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的思想却相当开明。他并不会对爱玩的孩子进行严厉的责罚。在书中,他知识渊博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拒绝回答一些奇怪的问题、虽然有戒尺却很少用来惩罚逃课的学生、读书时总是非常专注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