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 物理平面镜成像潜望镜成像
【学习目标】
1. 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特性。
2. 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重点梳理】
重点一、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验
一、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平面镜观察物体的像,其具有哪些特性?
二、理论推测:像是物体大小的复制,并关于镜面对称等。
三、实验所需材料:白纸、透明玻璃板、蜡烛、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详述:
(1)取一平整的透明玻璃板竖立在纸的折叠处;
(2)于玻璃板的一侧放置并点燃蜡烛,并在玻璃板的另一侧用笔记下其位置,以此观察蜡烛的像;
(3)触摸玻璃板后侧,感受是否有蜡烛存在,再以蜡烛像的位置为参照,用白纸进行像的寻找;
(4)利用另一未点燃的蜡烛代替像,将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上,并进行头部位置变化测试,使其与观察到的像重合;
(5)转换蜡烛的位置并重复以上步骤。
五、实验结论:
(1)像与物体的尺寸相同;
(2)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物体在平面镜中形成的像是虚像。
重点解读:
1. 实验中为何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其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确定像的位置。
2. 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桌面保持垂直,否则无法实现像与物体的完全重合。
3. 若使用的玻璃板过厚,则可能观察到两个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产生反射形成像。
4. 实验中选用两个相同的蜡烛,以便比较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实际大小。
5. 使用白纸(光屏)放置于玻璃板后,若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则证明形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要点】
一、平面镜定义:表面光滑、能够反射光线的镜子。
二、平面镜的符号表示:直线下方加锯齿线。
三、平面镜的作用:
- 成像功能,如水中的倒影和照镜子等;
- 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如潜望镜等。
四、平面镜成像原理:基于光的反射定律。
(图示说明:光线从物体射向平面镜后被反射,反射光线进入观察者的眼睛。观察者视觉会沿着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方向感知。)
【拓展讨论】
(问题一) 为什么我们看到水中的鱼仿佛在云中游动?这涉及到光学折射和反射的复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