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简述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内容
巴甫洛夫,作为行为的杰出代表和高级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其研究对理解动物及人类的反应模式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在探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了一个自然的生理反应:当狗遇到食物时,会自然而然地唾液。这种无需学习的反应被称为无条件反射,它是由食物这一无条件刺激触发的。
进一步地,巴甫洛夫引入了条件刺激的概念。在实验中,当狗每次进食时伴随铃声的响起,久而久之,仅是铃声的存在也能引发狗的唾液。这就是所谓的条件反射,它展示了由中性刺激(如铃声)转化为条件刺激的奇妙过程。这种转变在心理学领域被后人誉为“经典性条件作用”。这一理论不仅是巴甫洛夫的经典研究内容,也是教师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具体来看,巴甫洛夫的实验,即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揭示了反射是系统活动的基础。反射主要分为两大类: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和后天的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人与生俱来、无需学习的本能反应;而条件反射则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在实验中,铃声就是条件刺激的代表,而食物则是无条件刺激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巴甫洛夫认为引起条件反射的信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体信号,如声音、光线、味道等,这被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抽象信号,如语言、文字等,这是基于第一信号的进一步引申,被称为第二信号。第一信号系统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而第二信号系统则是人类独有的心理活动特征。
关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的建立是通过反复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来实现的。若条件刺激多次出现而无无条件刺激相伴,则该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 刺激泛化与分化:泛化是指对相似刺激的反应;而分化则是通过强化和消退来区分不同的刺激。
- 高级条件作用率:即通过一个已建立的条件反应来进一步建立更复杂的二级条件反应。
通过上述的知识学习,相信大家已经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深入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再一起通过几道练习题来巩固一下所学的知识。
例如,单选题:小月最近学习了“未”字,老师告诉她这是“未来”的“未”。小月无论看到“未”字还是“末”字都会联想到“未来”。这种现象属于哪种心理反应?
答案:D. 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