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的三个公式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含义


一、经典电磁理论对光电效应现象解释的困境

(一)波动理论的局限性在光电效应现象中的体现

在经典电磁理论框架下,电磁波的能量被认为可以叠加和累积。按照这一理论,遏止电压应与光的强弱相关,而与光的频率无关。实验结果却揭示出遏止电压与光强无关的事实,同时存在一个明确的截止频率。这表明,经典电磁理论在解释光电效应中的极限频率时显得捉襟见肘。

(二)光电子初动能理解的误区

传统的观念认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大小与光强有着直接关系,而与光的频率无关。光电效应的实际情况却与此相悖,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其所受的光的频率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弱光照射下能量积累过程的缺失

在弱光照射的情况下,人们往往认为会有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光电效应现象却表明,这一过程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发生,光电子的产生并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瞬时发生的。

二、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的解读

(一)光子说的提出

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了光子说,他指出在空间传播的光并非连续的,而是由一个个离散的光子组成。每个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比,即ε=hν。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ν为光的频率。

(二)逸出功的阐释

对于同一种金属而言,不同电子脱离金属所需的功是不同的。存在一个最小值,这个最小值被定义为该金属的逸出功W₀。逸出功只与金属的种类相关,不同金属的逸出功有所不同。

(三)光电效应方程的引入

光电效应方程为Ek=hν一W₀。其中E代表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理解光电效应方程时需注意正确理解其物理含义。此方程不仅揭示了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也体现了能量守恒的原理。

三、对光电效应方程的理解深化

(一)光电子初动能的理解拓展

在光电效应中,对于某个特定的光电子而言,其离开金属时的动能大小可以在0至最大初动能Ek之间的任何值。

(二)光电效应与频率的线

光电效应方程表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呈线(非正比关系),而与光强无关。

(三)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及能量守恒的体现

光电效应方程包含了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当Ek=hν一W₀>0时,即hν>W₀,ν>W₀/h=νc时,便会产生光电效应。其中νv=W₀/h即为被照射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电效应方程实质上是能量守恒方程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