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重阳节吃什么 九月初九重阳节有什么风俗


在古老的文化中,“九”为尊数,被视作极阳之数。故而每年的九月初九被称作“重阳节”,也被称为“双九节”,这乃是传承千年的风俗节日。这一日,菊花飘香,佩戴茱萸、赏菊、饮菊花酒、登高等活动广为流传,这些都是今日我们所熟知的重阳习俗,然而它们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渊源。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就有记载,于重阳佳节佩戴茱萸、食用蓬饵、饮菊花酒等传统活动。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习俗,人们相信茱萸能辟邪,菊花则有延年之效。而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则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赏菊和登高的盛况。

关于这些习俗的起源,有颇多动人的传说。例如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所载,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预测到汝南将有大灾,让桓景佩带茱萸和饮菊花酒以避灾祸。还有“白衣送酒”的故事,出自南朝宋檀道鸾的《续晋阳秋》,描绘了陶渊明在重阳节无酒可饮时,有王弘派来的送酒的情景。

历代诗词中,重阳节都是诗人抒感的重要题材。诗圣杜甫就留下了多篇关于重阳节的诗作。这些诗作记录了他的人生感受,也让我们得以窥见他的几个重阳节。

杜甫在长安的日子里,重阳连日苦雨,他寄诗给友人岑参时写到雨大到几乎冲走终南山,自己却因故无法相聚。曲江边的甘菊花虽美,却因栽种太晚而无法采摘。他用诗抒发了自己对时运不济的感慨。

在华州任司功参军的杜甫,又到蓝田崔氏庄园做客时,写下了《九日蓝田崔氏庄》,诗中虽言兴尽欢愉,却也透露出时光流逝、身体衰老的无奈。

此后杜甫漂泊多地,历经战乱之苦。他在梓州、阆州、夔州等地所写的重阳诗中,多表达了对战乱和衰老的感慨。如他在梓州登城时所写:“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在夔州所作的《登高》更是将这种苍凉悲壮的情感推向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读杜甫的重阳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悲哀,更能体会到他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与亲情的向往。这些诗作提醒我们,应珍惜今日的和平生活,珍视身边的亲情与友情。

愿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传统文化之美;愿我们在追梦的路上,勿忘初心,珍惜眼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