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上一句是什么 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全诗
七律《登高》乃“诗圣”杜甫暮年的杰出创作,此诗自问世以来,便如一坛陈年佳酿,历久弥新,馥郁芬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获得的赞誉愈加隆重。自从明代学者胡应麟赞其为“古今七律之首”,它便在诗歌的王者之巅稳坐,无人能及。尽管有些不谙古诗的朋友对其评价表示不解,但其在合乎格律与对仗方面的精妙之处不容忽视。
在所有律诗中,杜甫的《登高》无疑是佼佼者。虽然将其置于全部唐诗中,也许还有不写律诗的李白等大家,但在律诗领域,《登高》的地位稳固如山。
事实上,此诗的精髓并不仅限于其格律的严谨。更重要的是,它对同类古诗的写作方式进行了创新与突破。它以磅礴之势,改变了同类诗的悲剧审美范畴与创作格局。
杜甫的《登高》在七律的创作技巧与艺术审美上的突破,被视为前无古人的存在。而在后世看来,也有可能是后无来者的佳作。《登高》被公认为“七律第一”并非空谈。
此诗主题为“登高悲秋”,这一母题在古典诗歌中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屈原、宋玉的时代。在孟浩然、王维、李白的诗中,这一主题多表现为诗人的自怜与惆怅。而杜甫在《登高》中,却以其独特的笔法,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他并未在诗中详述自己为何而悲秋,而是通过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壮的氛围。与前人写的“悲秋”相比,杜甫的“悲壮”更为波澜壮阔,仿佛巨浪翻涌,令人感同身受。
《登高》的结构布局也堪称一绝。诗的前半部分着重渲染情绪,后半部分则聚焦于诗人自身与秋境的契合。在整体结构上,由远及近、由外及内,倒推而出。在第一联与第三联里,都采用了“三层”递进的写法,使对仗与递进达到了极致。
即便在最挑剔的人看来,这首七律也写得相当精彩。它绝非只停留在合乎格律的层面,其深厚的内涵与独特的创新使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杜甫的《登高》不仅是他晚年成熟期的代表作,更是在“登高悲秋”主题上作出了突破的标志性作品。它不仅扩大了同类诗歌的悲剧审美范畴与创作格局,更将“悲伤”升华为“悲壮”,使诗歌呈现出更加丰富的情感层次。
虽然杜甫一生经历坎坷曲折,但他对理想的追求从未动摇。即使在人生最后几年漂泊无依、流浪江湖之时,他依然心系国事。杜甫的诗句常流露出他的抱负与遗憾,即使面对困境也绝不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