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作者是谁 敕勒川的作者简介
品鉴《敕勒歌》之韵
——文心独运之梅岱解读
如今,许多人心头荡漾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乡愁。何为乡愁?乡愁是儿时梦中的山峦、眼中的流水,是魂牵梦绕的古屋老井、简单生活的粗茶淡饭、以及那鸡鸣犬吠的田园交响。乡愁,更是故乡在每个人基因中刻下的魂魄、情愫、根脉和精神力量。我们吟咏《敕勒歌》,不就是唱着敕勒人的乡愁、游牧的深情回忆吗?
据史载与民间传说,东魏权臣高欢曾以一曲《敕勒歌》提振军心。当歌声响起,敕勒川的将士们被唤起了深藏的乡愁,共鸣之情如潮水般涌动,全体将士泪目,群情激昂。这一幕,仿佛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光芒。
在我眼中,《敕勒歌》犹如一缕草原的清风。这里的“风”,源于《诗经》中的“国风”。《敕勒歌》虽来自草原,却描摹了游牧的家乡情感,它是用马蹄和套马杆谱写的诗篇,是一曲雄浑壮阔、清新自然的草原交响曲,这无疑是草原之风的真实写照。
翻阅南朝齐梁时期的辞赋,我们知晓那些华美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往往流于表面。《敕勒歌》却以至简至朴的风格呈现在世人面前,不受格式束缚,不拘泥于格律,别具一格地展现了自然奔放、高亢悠远的气象,仿佛广袤原野上吹来的清新之风。
古代的诗与歌是紧密相连的,诗即是歌,歌亦是诗。在评价诗歌时,除了文学性,音乐性同样不可忽视。《敕勒歌》虽只有27个字,但参差错落、自然流畅的韵律让人赏心悦耳。轻轻吟诵间,便能感受到那如《诗经》中常用的叠字所传递的铿锵韵律。诗歌不仅应是阅读的文学,更应是吟唱和聆听的文学。《敕勒歌》正是这一理念的绝佳范例。
在文艺领域,现实与浪漫的结合常被提及,《敕勒歌》正是这一结合的典范。诗中的“敕勒川,阴山下”是现实的写照,而“天苍苍,野茫茫”则展现了浪漫与豪迈。这种虚实之间的巧妙切换,使得诗歌手法高明、自然流畅。
如今,蒙古族的长调及众多草原歌曲在文风和虚实结合上,都能看到《敕勒歌》的影响。北朝时期有许多民歌,但流传至今并让人反复吟诵的唯有《敕勒歌》和《木兰诗》。元好问这位鲜卑族后裔眼中的《敕勒歌》,仿佛承载了前代的慷慨之风和中原的文学传统。我认为今人对《敕勒歌》的评价应当更高一些,它在文学殿堂中的地位应当更为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