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是什么 纳豆是管什么用的
鲁西南乡村的传统佳肴——酱豆子,是一种无法忘怀的儿时美味。冬末春初之际,这小小菜食就如同生活的缩影,简单却饱含深意。
在冬日的暖阳下,母亲将精心挑选的黄豆放入大锅中煮熟,沥干后装入干净的布袋中,再将其埋入灶火窝中,进行自然发酵。这个柴禾窝,是家乡的厨房一角,见证了酱豆子的独特制作过程。
发酵的过程因气温差异而异,一般需3至5天时间。当豆子变得黏黏糊糊,袋内开始有细丝时,说明已经完成了发酵过程。之后在晴朗的天气里晾晒、干燥,方可成为风味独特的酱豆子。
家乡的人们称之为“捂酱豆子”或“丝酱豆子”,这种现象或许是由于黄豆发酵后出现的某种生物变化,让当地人常以“饲脑”来形容其状态。这种称呼虽然让人感到有些困惑,但正是这种独特性,让酱豆子成为鲁西南人记忆中的美食。
小时候的冬日里,邻居们常常交流着自家酱豆子的发酵情况。简单的操作背后,却需要经验和技巧。为何选在冬天?因为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让黄豆发酵成这种独特的酱豆子。
晒干后的酱豆子并不直接食用,而是需要与其他食材搭配才能成为一道佳肴。将干酱豆子与白菜、辣萝卜等切块混合,再加入食盐、姜片、花椒等佐料,在陶缸中腌制一段时间,便可品尝到美味可口的酱豆子。
虽然初次品尝时,酱豆子的气味令人难以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在我们的味蕾上留下无法忘却的味道。它的口感和香气令人陶醉,既有回味无穷的满足感,又有幸福和愉悦的感觉。
幼时并不喜欢这种深藏于布袋中、沉寂于灶火窝的酱豆子。但随着上初中的住校生活开始,当尝到了其他食物的乏味之后,却发现是家中的酱豆子在心中留下的滋味难以替代。久而久之,我对这种美味产生了依赖。
如今我才了解,原来还有种名为纳豆的做法与我们的酱豆子颇为相似。纳豆也是由黄豆发酵而成,具有黏性、气味较臭的特点。而它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更是令人赞叹。
随着时代的变迁,母亲已不再制作酱豆子。或许是因为环境的改变,或许是因为生活条件的改善。但在我心中,那老家的酱豆子味道却永远留存。
这味道虽闻起来难闻,但吃起来却别有一番风味。就像那些默默耕耘的鲁西南农民一样,他们不计较环境的好坏,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的外表朴实无华,内心却充满热情与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