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杨朱拔一毛而为天下不为也后一句
千古流传的成语与深邃思想
在文化中,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一毛不拔”。这个成语经常被用来形容极端吝啬和自私的人。它背后其实蕴一个古老而深刻的哲学故事。
战国时期,思想家杨朱的主张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孟子·尽心上》中,有这样的描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句话,便是“一毛不拔”的出处。
从表面看,杨朱的这一观点似乎太过自私。但在深入探讨后,我们会发现其思想的复杂性远超简单的标签定义。
杨朱学派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独树一帜。尽管儒家眼中的墨家已颇为激进,但杨朱学派的主张依然有其独特之处。他强调“贵己”,主张在保证个体利益不受损害的也应尊重他人的生命与权益。他提出了“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的理念,以此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杨朱的思想并不仅仅局限于“拔一毛而利天下”的观念。他反对一味效法先王,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应重视个体的生命与价值。他主张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以“为我”而不“侵物”为基本原则。这种思想最终演化为杨朱学派的“无君论”,也成为了儒家批评他们的原因之一。
杨朱学派对于生死也持有独特观点。他们认为生死相依,人死归为一抔土,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提倡“全性保真”,强调顺应自然、享受生活,但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名利。
尽管后世常以“一毛不拔”来批评杨朱,并将其思想归为“自私”、“颓废”、“堕落”,但若深入了解其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便会发现其主张有其合理性和价值所在。在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频繁,杨朱提出“贵己”之说,主张合理的利己,实则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回应。
现代学者对杨朱的思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杨朱的思想取其中道,既不损己利人,也不损人利己。尽管杨朱的思想带有浪漫色彩,更多是一种美好愿望,但它的深邃与微妙不容小觑。
杨朱的思想也存在局限性。他的理想或许过于超脱于现实,若真的全面推广,世界或许并不会如他所想象的那样美好。这也许是杨朱最为痛苦的地方,他深知自己的力量微薄,无法改变世界的运行轨迹。
《荀子·王霸》中记载了杨朱在十字路口悲叹的故事,体现了他对人生选择的重视。他主张的“为我”而不“侵物”,在面临选择时往往让人陷入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