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效应名词解释_刻板效应的概念
心理效应探析
在心理学领域,存在着多种心理效应,如刻板效应、定势效应、惯性效应、投射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及首因效应等。这些效应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
一、共通之处
这些心理效应的共同点在于“先入为主”的原则。当面对他人或事物时,人们往往会事先基于自身的某种心理去揣摩、认知。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方式主要体现在认知的定势性、泛化性和扩张性上。
(一)定势性
定势,即心向,指的是先前操作所引起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在解决问题时倾向于影响人们的倾向性。定势作用表现为人们在从事某项活动前的心理准备,会对后续活动产生影响。例如,定势效应是人们对某个人或事物形成的固定看法,认为其具有某一特征。
(二)泛化性与扩张性
泛化是指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种反应会与其它相似的刺激也形成某种程度的联系。泛化有两种形式:不完全泛化,即反应的刺激事件与最初的事件相似或相关;完全泛化,即与最初刺激事件不相似、无关联的事件也被纳入反应范围。扩张性则是指人们对于某人或某事的某一特性认识后,将这一特征推广到该人该事的其他方面。
二、差异之处
尽管这些心理效应有共同点,但它们在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刻板印象、定势效应与惯性效应
刻板印象、定势效应和惯性效应主要体现定势性的特点,它们以社会共识和自我认识为基础去认知他人或事物。例如,刻板效应受人们观念影响,对某些形成固定看法;定势效应则受自我社会实践、价值观及文化习惯影响,以“老眼光”看待人和事。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则主要体现泛化性和扩张性的特点。首因效应是基于第一次的认知经验,将某一特性泛化到整体;近因效应则是在一系列交往中,最后留下的印象对整体评价产生重要影响。
投射效应
投射效应则是个体主观认识对他人的影响,主要以个体价值观、社会阅历等主观因素去揣摩他人的心理和行为。
惯性心理效应
惯性心理效应与其他效应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具有的能量性和个体性。它是一种固化心理的能量表现,具有稳定性,并需要相反相等的力量来改变。它的个体性较强,某些人即使在社会变迁中仍坚持过去观念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