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意思
在现今这个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虽然咨询和信息变得触手可及,但过于注重结果却有悖于真实的求知欲望。我们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显得急功近利,这并不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趋势。一些表面看似学识渊博的人,实则只是对事物结果的肤浅了解,他们并未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即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类人初次接触时可能会给人留下才学横溢的印象,但深入交往后便会发现其所谓的才学实为表面的狡猾与投机取巧。他们不仅不能成为好的榜样,反而败坏了良好的风气,就像南郭先生般滥竽充数。
那些自欺欺人的行为,如掩耳盗铃般可笑,若此种风气长存,未来的世代便可能失去求实和求是的精神。原本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可能演变为“吾将依赖网络搜索”的懒惰行为。无论答案是否准确,都无人关心其真实性。
我们的先祖们对于学问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并非仅指三人中必有一人是自己的老师,而是强调在交流与求知中,我们应保持好奇与提问的习惯。这样,我们才能从他人那里获取知识的原因和过程。
古书《尚书》中的“好问则裕”与“自用则小”即是学问的至理名言。这意味着对于未知的疑惑,我们应保持好奇心并积极提问。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避免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一个没有厚德载物心态的人,无法真正充实自己。即使拥有财富,也难以长久保持。而那些仅凭个人主观意图、不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人,很难成就大事。
现今的学习方式比古代更为便捷和多元,知识触手可及。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视学习。互联网虽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那些临时抱佛脚的行为所获得的并非真正的财富。这样的学习只是表面功夫,并不能深入理解和感悟。
真正有所成就的人,不会存在侥幸心理或投机取巧的行为。他们的才学和知识是真正丰富的,不会高调炫耀自己。相反,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喜欢装懂装会、卖弄才学。
这也反映出当今一些人内心空虚的问题。他们过于依赖互联网来获取答案,从而表现出一种近于无知的状态。这也是他们轻视传统文化、盲目崇拜外来文化的一种表现。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态度。让我们做一个“好问则裕”的人,而不是“自用则小”的人。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充实自己,拥有真正的知识和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