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侧全诗 1-6年级必背75首古诗
在宋仁宗皇佑二年,也就是公元1050年,一位江西人在浙江任职后,返乡途中经过杭州,创作了一首以“登高”为主题的七言诗。这位正值壮年,怀揣着豪情壮志,用诗歌传达出对人生的踌躇满志与无限激情。
时隔三十四年,到了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一位四川人赴江西,也写下了同主题的诗歌。这首诗的智慧来源于一位中年人,其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学,既像是对前一首诗的致敬,又像是对个人感悟的分享,意味深长。
这两位诗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豪。他们曾是,但晚年相逢时恩怨消散。前者名为王安石,后者名为苏轼。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王安石在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年仅16岁时,结识了众多文人墨客。他的才华得到了欧阳修等人的赏识。后来,他在淮南任节度判官,满载着赞誉述职。他却以家中老母需奉养为由拒绝了留任的提议,被调往浙江鄞县担任七品知县。
在他的任期结束返乡途中,途经杭州时创作了《登飞来峰》。当时的王安石只有29岁,他心中满怀壮志和理想。诗中表达了他对前景的乐观态度,他相信只要站在最高点,就能摆脱浮云的干扰,看得更远更清。
苏轼的《题西林壁》
苏轼的这首诗创作于元丰七年。当时他因故被迁至江西庐山,面对前人的名篇佳作,他虽有敬畏之心但也被庐山的壮丽所吸引。经过一番观察与思,他写下了《题西林壁》。
此时的苏轼已年过四十,与王安石相比算是步入老年。他的诗作与王安石的诗作表面都在讲述人生哲理,但深度上却有所不同。苏轼通过亲身观察和体验来抒感和见解。
两位诗人的诗作各有千秋。王安石的诗明白晓畅、情志飞扬;而苏轼的诗则蕴更为深奥的哲学思考。尽管两人曾有之争,但最终在岁月和人生阅历的洗礼下得以化解恩怨。
通过这两位诗人的作品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王安石的《登峰造极》还是苏轼的《题西林壁》,都表达了各自对于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感悟。他们的诗作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人生的教科书。
总结而言,两位诗人的诗作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角度展示了人生的不同面向和深度。他们以诗歌为载体传达了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深的思考。
无论是王安石的壮志凌云还是苏轼的深邃哲思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