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虐的方法 打自己发泄情绪正常吗


上周,在一个公园的角落里,我看到了一幕令人心痛的情景。

一个小女孩在玩耍时不慎被一个约莫五岁的男孩,不料磕破了嘴。男孩见状,急忙向走来的父母解释道:“我不是故意的,我们只是在嬉戏。”

男孩的父母显然认为他在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母亲厉声训斥道:“闭嘴,赶紧去道歉。”男孩眼眶泛红,委屈地哭泣着:“我真的是无心的!你们为什么不相信我呢?”他的脸上挂着泪水,神情倔强而又带着一丝无助。

原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然而接下来的场景却令周围的人。男孩突然情绪激动地大吼,并拽住自己的头发,开始用力地扇自己耳光。他的动作和表情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自我厌恶和自责。

男孩的父母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呆了,连忙制止他,问道:“你打自己干嘛?”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只是在进行正常的,为何孩子会有如此极端的反应。

这个孩子内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波折?在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关于“孩子生气时为什么会自我伤害”,而这个男孩的举动正是对这个话题的生动诠释。

其实,这种自我攻击的行为是孩子在发泄心中的不满和恐慌。他不经意间犯了错,内心感到恐惧,渴望得到父母的情感安慰和支持。父母的训斥和不解让他感到被抛弃,内心的恐慌转而变为悲伤。

当一个人因为另一个人产生悲伤、自责等负面情绪时,愤怒也随之而来。男孩的心理变化在短短几分钟内上下起伏:做错事后的恐慌、父母不理解的悲伤、无法改变现状的愤怒以及无处发泄的压抑。

当这种愤怒和痛苦交织的感觉无法压抑,而又找不到合适的发泄口时,孩子可能会转向攻击自己,进行自我伤害。如果孩子出现一些异常激烈的举动,背后可能隐藏着他们无法承受的愤怒情绪。

前段时间,一个家长在家长群里公开质疑老师,因为孩子的手臂上经常有牙印,怀疑孩子在学校遭受了欺负。当老师调出监控视频后发现,这个孩子其实是自己咬自己。

视频显示,每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时,他常常会对自己发火,用力拍打自己的头,甚至偷偷咬自己的胳膊。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如今的孩子为何在面对挫折或与父母的冲突时,会选择如此极端的方式?

想象一下,那些在遭遇冲突后咬自己、扇自己、打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和引导,将来可能会成为者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表达情绪的欲望,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途径来宣泄情绪。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挫折。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往往习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许多问题的根源实际上在于家庭教育。孩子的某些心理和行为可能是家庭教育弊端的反映。

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散的父母很难让孩子心甘情愿地听从。即使父母说的道理再正确孩子也可能不愿意服从这种现象在孩子长大后愈发明显。比如有的父母在某方面存在不良习惯却不愿改正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

比如有一次我看到孩子的爸爸就有这个问题他经常在看电视时吃东西不允许孩子这样做但自己却经常如此。孩子好几次忍不住向他提意见结果每次得到的回答都是下次一定改;而当他心情不好时不仅不听孩子的意见还发脾气摆出家长的架子来压制孩子。

起初孩子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与父亲产生分歧渐渐地这种不满情绪扩散开来孩子对父亲的话不再愿意听心理问题也愈加严重。这提醒我们作为父母首先需要学会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另外关于行为方面情绪没有对错但情绪会带来行为冲动这时父母需要在理解孩子情绪的基础上给予他们一些行为上的限制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合适的什么行为是不合适的。一个基本的行为准则就是孩子不可以伤害自己也不可以随便物品。

当事情不如意时比如孩子想要的玩具被拒绝或者游戏失败时他们的情绪可能会很强烈这种强烈的情绪中夹杂着多种成分如失望、无力、伤心、沮丧等等甚至还可能伴随着希望(通过哭闹来让父母妥协)。如果我们能识别出这些情绪成分并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他们的感受就能很好地安抚他们同时也在教他们如何识别和认知自己的情绪。

在共情孩子情绪感受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宣泄和缓解情绪。例如当孩子想要锤自己的头时我们可以先温和地握住他的手然后给他一个柔软的枕头来代替。这样既能及时阻止他伤害自己的行为又能让他以更安全的方式表达感受。